“無中生有拓產業,優美環境建小城”,2009年,順德區委書記劉海用這樣兩句話概括了他對于順德未來產業轉型,城市升級的再城市化,或者叫二次城市化的思路。
大樹底下長什么?
城市發展貪大求洋,這是全國的通例。據說在全國200多個地級以上的城市,曾有183個提出過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設想。也有不少小城市將建設“中等城市”作為自身的城市理想。也曾有專家為佛山市提出一個“廣東第三大城市”的目標。這些都反映了我們在城市定位和規劃建設方面只重規模、不重特色,寧可退而求其次、求其三,也要追求規模的遺憾境地。這種浮躁的情緒不僅達不到凝聚人心共創大業的效果,且最終將令城市錯失寶貴的時間,留下嚴重的后患。
其實,在廣州這棵大樹之下,任何追求規模的沖動,都是不理智的,都會失去對自身獨特優勢的判斷。早在1999年,順德市決定建設德勝新區的時候,其動因主要就是因為順德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不同步。作為廣東省率先實現現代化的試點縣級市,順德城市建設明顯落后。按照當時下達的一大堆指標來看,有三分之一已經達標,有三分之一花點力氣可以達標,有三分之一不真真正正下決心是無法達標的,難點就在于城市建設。按照現代化指標,順德在城市建設方面最為滯后,當時,一些經濟先發的鎮街,用地已經很緊了,但城市建設的效果非常差。德勝新城建設的決策是當時順德對于城市建設的重要抉擇。
新城之外的各街鎮又應如何發展呢?順德處在廣州與香港之間的珠三角腹地,很難整體形成一個大型城市。相反,她的水系縱橫,河涌豐富,將全域800多平方公里分成了十個街鎮。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城市化研究所曾提出,順德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去追求一座“大城市”,她的基因中存在著一串特色各異秀麗的小城所組成的“網絡城市”。順德的特色是“水鄉、制造、人居”,順德的城鄉之間完全可能“有鄉有城,水鄉水城。近悅遠來,和而不同”。
雖然地處“順德門戶,廣州近郊”,但北滘卻沒有去從眾跟風,打廣州概念建住宅大盤。北滘清楚,自己在區位上既與陳村、樂從那樣可以直接融入廣佛大都圈的條件有別,又非大良、德勝可以成為一個區域的經濟政治中心。人道“大樹底下難成材”,但大樹底下卻可以長出最好的碧螺春,因此,廣州的近郊是有可能發育出最有魅力的小城市的。100年前,霍華德在現代城市規劃重要的奠基作《明日的田園城市》中,對綜合了城市與鄉村優點的“田園城市”形態備加推崇。2005年,美國城市史家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就說到,從人類城市的歷史來看,未來最富魅力的地方一定是一些地處大都市圈內的小城市。北滘提出“智造北滘,魅力小城”,恰恰符合其自身的特點。迄今也是國際上較為先進的城市規劃和設計理念,而北滘提出建設的“魅力小城”與其恰恰有異曲同工之妙。
通過行政體制改革,順德似乎有個再次崛起發展的機遇,北滘的工業設計探索也可以看作是順德再城市化的先導。但身處廣州、佛山兩個城市輻射范圍的順德依然面臨巨大的城市化挑戰。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中提到,“廣州市要充分發揮省會城市的優勢,增強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創新、文化引領和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優化功能分區和產業布局,建成珠江三角洲地區一小時城市圈的核心”。并且強調,“強化廣州佛山同城效應,攜領珠江三角洲地區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聯系緊密的城市群”。這樣看上去,廣州和佛山在高端城市定位和功能布局中較之其周邊的南海和順德有著不容置疑的明顯優勢,大城市的“馬太效應”,將制約順德營建高端產業支撐城市的發展。
正當廣東全省掀起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促進大發展”的熱潮時,北滘也在開始反思自己的崛起成長之路,尋求轉型突圍之法。也是2007年,一個土生土長的順德人徐國元成為北滘鎮委書記。上任伊始,他要做的頭一件事就是找來外面的專家學者,幫助他重新認識順德、認識北滘。作為順德生、順德長的本地干部,徐國元對順德的筋骨脈絡可謂熟悉,對現有經濟結構和發展模式存在的問題也有所思考,不過也正因為此,才必須請外來的和尚來把脈,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一年,北滘鎮政府正式委托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城市化研究所開展北滘鎮城市空間和產業發展戰略研究。也正是從北滘開始,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城市化研究所的劉憲法、曾真等研究人員,發展出一種實地調查研究方法,他們把這種方法叫做“走地”,也就是社會學所說的“田野調查”,此后成為城市化研究所必做的功夫。此是后話。
2010年10月19日,廣東省委政研室副主任陳子季來到順德北滘 ,看到了廣東工業設計城的迅速發展,他走了新城區、走了鄉村社區工作坊,看到了北滘在產業、經濟、城市建設、鄉村環境與社會建設方方面面扎扎實實的做法,這位久官京師了解全國情況的學者型官員,感慨地開玩笑說:“你們別‘藏’得太深了”。
徐國元在陳子季要求之下,推托不過,脫口講出了七個字的體會:“未來、全面、城市、人”。
“未來”:有些地方政府成天忙于昨天的歷史欠賬,有些地方政府急于當下的發展,北滘沒有多少歷史包袱,所以可以想想未來。
“全面”:今天的基層政府,考慮問題必須全面。比如政府購買服務,讓民營的車跑公交,如果只按市場經濟的規則他就只跑中心區,服務不會好。現在我們讓運輸公司只管服務,政府抽人去收錢,收入多了獎勵給車主,效果就好多了。今天,民生已經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職責,政府的職責已不僅僅是發展經濟。北滘就像一列“魅力號”動車組,不同于傳統單單以“經濟建設”為火車頭,拉動后面各項事業發展的模式。現在北滘的發展是“動車組”模式,“經濟”、“城市”、“民生福利”、“社會事業”等這些“車組”都具備獨立的動力系統,既有各自成熟的模式和特色,又相互協調、有機聯動,共同提供強大動力,推動北滘加速發展。現在擺在北滘面前的,是已經鋪好的“高速軌道”,如何快人一步,爭搶機遇,領先發展,在一段時期內將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果,需要加深思考。
在大力發展工業設計推動北滘產業和城市轉型的同時,北滘在民生社會建設方面也在進行和開展著諸多的工作。在鎮委鎮政府看來,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全面系統的工作,經濟、社會、民生、文化,各個方面都很重要,不能顧此失彼、孤立地去做某一方面的工作。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分配的差異性也要求政府要在民生社會建設領域投入更多的資源。因此,除了在教育、醫療、就業等方面進行大膽改革嘗試、提升服務水準外,北滘在社區建設和社團建設方面也都進行了一系列具體務實的工作。北滘的基本思路是結合“美化家園”工程,盡量將政府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延伸到城鄉居民居住生活的“社區”,如果在每個社區的范圍內將環境、文化、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做好,那么區域的整個水平同樣會有質的提高。在社團建設方面,徐國元的看法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當人們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后就會在精神文化方面產生需求,對于大家的興趣愛好,政府應該進行支持和引導。目前北滘已經有了大大小小35個社團,居民有共同愛好就可以申請登記一個社團,政府給予一定的支持和補貼。鎮政府每年也會組織“社團大比武”,讓不同社團之間和社團與社會之間有一個展示和互動的平臺。經常參加廣場舞蹈活動的同天總經理韓鳳琴覺得,北滘在開展群眾社團活動方面與其他地方有所不同,政府在其中確實扮演了積極的角色。廣場使用的音響和舞蹈教練都是政府出資安排的,有興趣的居民只要到點過去參與就行了。
“城市”: 美的總部大樓落成的那一天,我說:過去我們服務企業是靠資源靠政策優惠,未來要靠城市型的服務。營造一個優美舒適的城市環境。一切思維要按城市化而非工業化的標準。
“人”:人是未來,人是城市的核心,如何發揮人的作用。如何為人做好服務。
北滘在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30萬的人口規模,創造了百億規模的GDP,2010年,工業產值更是高達1300多億元。一個鎮創造了相當于內地一個地級市的經濟產值,這種行政級別和經濟體量的逆向反差不得不讓世人對北滘刮目相看。數字指標的考量總是有些單一片面的,置于現實的經濟社會中往往就顯得捉襟見肘,驕人的數字背后也隱藏著諸多問題。從某種意義上,北滘無疑是順德、珠三角乃至廣東發展的一個縮影,省委書記汪洋將廣東經濟比喻為一個“大胖子”,借以指出其經濟體量雖大,但核心競爭力不強的弊端。那么,北滘呢?北滘地處珠三角中部地帶,而且是珠江西岸擁有自主品牌的家電制造基地。北滘面臨的問題是什么?
鎮長冼陽福深有體會:“產業發展與土地之間的矛盾,在順德似乎是突然之間顯現出來的。2005年開始土地吃緊,到2006年就基本沒有了。粗放式的擴張當然有它的好處:為總量提升打下基礎。同時也要看到問題,就是拼命開發,而且基本都是單層廠房,這種粗放式擴張的后遺癥與代價太大了。經濟與社會發展最怕沿著慣性走路,路不夠寬就是拓,3米不夠5米,三車道不行五車道,沒有想是否還有其他路可走。現在北滘想明白了,我們要走的是一條通過營造環境,吸引人才,培育新型產業的路。經濟發展從轉變環境入手,環境不行其他都不行。三流人才三流項目,廣州不要深圳不要的才來順德,還會和你講價。順德在環境上最缺的是什么?是好城市。順德沒有一個中心城區,沒有高潮區。所以我們北滘要營造環境。城市不能光搞房地產,要有產業的內涵,引領產業走向高端,工業設計這一個主題能使城市走向高端。還有總部經濟,美的就是第一座大企業的總部。這兩條支柱就能唱出美好的明天”。
改革開放的30年是市場經濟逐步取代傳統計劃經濟的30年,即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于市場驅動,但無論理論還是實踐都證明,完全市場化的模式無法實現整體資源的優化,也無法帶來全民的福利、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在此背景下,政府的主導顯得尤其重要,特別是在后發社會或既有問題叢生的城市。無論從國家未來發展的導向還是從現實客觀的條件考慮,今后城市化的重點可能會在城鎮層面展開,一方面未來中國還有幾億農民要走進城市,另一方面現在大城市無法完全容納的人口也因為社會條件的改變很難再返回鄉村。這給中國眾多小城鎮帶來的不僅是機遇,而且也是挑戰。是做大城市的附屬配套還是做相對獨立的小鎮?只能根據自身的基礎條件并考慮到周邊未來可能的發展,在城市發展和產業發展上因地制宜作出抉擇。
雖然政府作為第一推動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城市和產業發展的財政支持與方向引導,但同時更應注意尊重市場的規律,不能脫離實際甚至越俎代庖。北滘的實踐看似經驗但卻不一定能在其他地方復制應用,應該注意分析順德廣東工業設計城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條件。概括地說,北滘只是在中國加速城市化的背景下進行了一次有意無意地擬合城鄉裂痕的探索,它的基本特點是通過前30年鄉村工業化的積累,以相對雄厚的經濟基礎和政府的積極主導,進行的一場從“產業重鎮”到“魅力小城”的全面轉型提升,其中又以具有象征意義的主導產業——工業設計為抓手帶動原有制造業的提檔升級和整個城鎮的優化改觀。即以財政和產業基礎保證城市化的發展動力,而創意產業和新人群為城市建設與發展注入精神內核。
北滘“上軌道”
武廣高鐵開通后不久,北滘鎮委、鎮政府的同志一起嘗試乘坐了一次,他們的心情異常激動。從廣州南站到北滘僅需要20分鐘,而廣州到長沙僅需要2個半小時,到武漢也僅僅3個半小時。此刻,沿線幾所大學的設計學院院長正籌劃著在廣東工業設計城的合作項目。武廣開通之際,北滘已經先期“上軌道”。未來,北滘不僅要主動融入廣佛,而且要融入華南和華中。這是一個開放時代的機遇,但同時也挑戰著長期以來偏居嶺南一隅、憑自身實力特力獨行的順德人。
按照相關的研究預測和目前的發展趨勢,未來中國將形成若干城市群,在中心城市獲得進一步發展的同時也將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尤其是郊區化趨勢的出現,中心城市周邊的諸多新市鎮將可能應運而生,并通過便捷的軌道交通或公共交通與中心城市形成密切的聯系。新市鎮是按小城市的要求建成規模合理、設施齊全、環境優美、人口規模在10萬-30萬的現代化城鎮。香港在過去的30年間先后興建了9個新市鎮:荃灣、沙田、屯門、元朗、粉嶺/上水、大埔、將軍澳、天水圍和東涌。它們依靠鐵路、地鐵等交通與港九主城緊緊地連在一起,布局合理的空間格局,舒適的生活環境、便捷的交通讓這里的移民感覺自己就是這里的主人,這個地方就是自己的家。在目前的廣珠軌道交通規劃和佛山軌道交通規劃中,北滘都設有相應的站點,這使得北滘成為珠三角城市群中的重要交通節點,而北滘的產業基礎又使得其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未來這里的新市鎮不會成為有名無實的“臥城”。
當然這里提到的所謂“新市鎮”與上世紀80年代發展“小城鎮”概念有所不同,這里提到的建設“新市鎮”是另外一種發展思路和模式。小城鎮的概念是與針對鄉村工業化相伴而生的,小城鎮面對和服務的群體主要是本地人,所謂“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而新市鎮的概念更加突出“城”的色彩,新市鎮的主體不僅有本地人,還包括來自天南海北滘的外地人。正如北滘通過工業設計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國外的設計師、小白領來此工作生活,以新產業聚集新人群。
日本規劃大師橫松宗治先生,曾經忠告眾多中國的高鐵新城:從日本和德國的經驗來看,高鐵并不會給沿線城市帶來普惠式的拉動效應,相反,倒是多數沿高鐵線的城市被高鐵邊緣化了。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城市化研究所也發現,法國巴黎到里昂的高鐵通車后,收獲最大的是里昂,而沿線的中小城市受到的是兩端大城市“空吸”的效應。
當然,軌道交通時代的來臨將大大推動幾大都市圈之間的聯系和往來,使得中國的城市化加快推進。武廣高鐵鐵路已經投入運行,不僅將武漢與廣州之間的旅行時間從11小時拉近到3小時,而且也將逐步帶動高鐵沿線城市的發展,為中心大城市與沿線城市的協作發展創造有力條件,這將大大加快中國城市化的發展進程。作為京廣高鐵的一部分,武廣高鐵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在未來兩三年從北滘京到上海,從上海到武漢、成都、昆明的高速鐵路都將建成通車,以四縱四橫為主骨架的高速鐵路網引領我國全面進入高鐵時代。
隨著高速公路和軌道時代的同時推動,珠三角空間“上軌道”的大趨勢基本形成,但思想是否同樣能“上軌道”,能否抓住高鐵機遇將大城市中心區可能疏散出來的高端功能承接下來。這將不僅改變順德原有的城鄉格局,也為各個鎮街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規劃中的廣珠城際軌道將經過順德的東部地區,這將把廣大的農村地帶拉入大都市區,以往順德是“順德之順德”,未來可能成為“廣佛之順德”,甚至“珠三角之順德”。武廣高鐵廣州站坐落于番禺,距離北滘只有十幾分鐘的車程,從這里乘車只要3個小時就能到達武漢,這使得華中獨特的教育優勢和人才資源有可能延伸到北滘,與這里剛剛起步的工業設計產業形成互補效應。目前廣東工業設計城已經與華中若干所院校簽訂了合作協議,這些院校設計專業的學生將可以利用假期的時間到北滘實習工作。這是個良好的開始,未來隨著高鐵的進一步延伸,不僅人力資源的瓶頸可以在“運動中”解決,而且大量新人群的到來將給北滘注入新的活力。
新加坡規劃大師孟大強先生,如今常常走在北滘的街頭巷尾,他已受聘做北滘的城市規劃顧問和廣東工業設計城的顧問。這位參與過歐洲一些城市戰后重建規劃、親手規劃了深圳華僑城的規劃大師,非常講究“吃喝玩樂”,他說,一個沒有生活情趣的人怎么可能給人們規劃一個有趣的城市呢?他還說,一個規劃師心中沒有180個城市,又怎么能把別人好的東西學來呢?在北滘,他所選出的最美的地方不是高樓、大道,而是小河涌。每一次孟先生來北滘,徐國元再忙也要抽時間陪他坐一坐、走一走。孟大強在北滘遇到了知音,而徐國元感到智慧撞擊的快意。孟大強覺得,未來在城市規劃中要充分考慮軌道交通的因素,國內各個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軌道交通發展非常迅猛,未來八年內,上海地鐵的通車里程將是倫敦的2倍,日本的3倍。目前佛山軌道交通規劃的初步方案已經出來,其中在北滘境內的站點設計為“地上式”,孟先生對這樣的方案持保留意見。在他看來,輕軌從表面穿城市而過將破壞城市的“整體性”,帶來一系列后果,還是考慮下沉式比較穩妥,雖然造價可能會更高。但他同時指出,軌道交通的站點將成為未來人口聚集的重要節點,目前從規劃上看,北滘境內的站點基本在老城的東北滘方向,未來步行系統的走向應該盡量考慮這一因素,盡管在短期內可能無法做到與地鐵站點完全連接,但至少應該未雨綢繆,充分考慮老城向地鐵站點周邊“自然”發育的可能。
“智造北滘,魅力小城”
不知經過了多少次的頭腦風暴,多少次的錘煉,這八個字如今出現在北滘的標識、會場、印刷品、街頭,成為一個呼喚人們奔向明天的夢想。
敢于將自己的城市理想定位為“小”,這是需要一點勇氣的。這種勇氣來自于對區位稟賦的準確理解,來自對于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的深深摯愛。當眾多的城市在追求沒有實際內涵的“大城市”、或者“中等城市”時候,北滘提出的“智造北滘、魅力小城”恰恰是要做“最好的自己”。
在2010年工作會議上,鎮委書記徐國元做了這樣的詮釋:“智造北滘,魅力小城”簡單的八個字,濃縮了北滘整個發展思路,串聯起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工作。“智造北滘”的重點在于“智”,以智慧和創新再造一個全新的北滘。實現“智造北滘”的關鍵抓手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產業結構呈現出更迷人的“微笑曲線”,就是以雄厚制造業為基底,不斷向緊密銜接的兩個高端邁進。即:左邊高端是以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和總部經濟為代表的技術管理創新領域;右邊高端則是以現代物流業和城市經濟為代表的營銷流通服務領域。向兩個高端的邁進,反過來也促進傳統制造業向先進制造業方向提升。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轉型,是實現產業豐盈化,而不是產業空心化。家電業、制造業是我們的根基,是工業設計等具有先導作用的產業成長的前提。我們有可能、亦有信心繼續做大做強。過去一年里,我們大力推動創意產業和其他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但這不意味著我們要丟棄傳統優勢,例如制造業。我們是希望借助這樣的手段,將傳統優勢轉變為新優勢,將制造業繼續做大做強。
“魅力小城”,是北滘現代產業體系相對應的現代城鎮生活形態,充滿國際化、人性化、現代化、人才多樣化的氣息,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匯聚、城市文化和鄉村文化結合、本土傳統文化和外地文化融合的地方。
如何制定城市戰略?這將直接關系到城市發展的方向和目標能否實現。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城市化研究所發現,進入21世紀以來,城市競爭在世界范圍內越演越烈,因此像悉尼、迪拜、香港等一些世界名城在制定發展戰略中都采用了一種新的方法,叫作“愿景導向”,它的特點在于,戰略的核心是豎立一個激動人心的愿景,在這個愿景之下,依次布署一系列的戰略行動。與以往從歷史的趨勢推導未來的規劃方式不同,在競爭分析的基礎上樹立城市愿景、提出一個激動人心的奮斗目標,是當代城市發展戰略制定中的新趨向。
“智造北滘,魅力小城”,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愿景。它提出了奮斗的目標:“魅力小城”,也提出了實現的路徑:“智造北滘”。既描述了城市,也講到了產業。產城互動、產城融合,得到了上下的響應。
只要是深入地研究了區域的發展階段,把握了轉型的方向,就一定會得出相應的結論。從順德要著手的“南方智谷,一河兩岸”,到廣東的“轉型升級,幸福廣東”,都印證著這個大轉型的進程。
今天,只要我們每隔不久走進順德北滘,一種成長中的新城市風采就會不斷地向我們顯示她的改變:2009年初,一個在舊廠房基礎上改造而來的工業設計園區出現在北滘工業大道南端,它給這條貨柜車川流不息的廠區道路點上了一筆后現代的地標,不久一家叫做“藍海會所”的餐廳出現在園區的臨街處,于是整個工業大道上有了一家品位不同的餐館,傍晚在充滿先鋒氣息的落地窗內可以享用一杯味道正宗的卡布基諾咖啡。北滘老城中,那條最具人氣的躍進路兩旁加上了線條簡潔、極富設計感的路燈和花槽。
2010年底,工業大道瘦身的方案,從新加坡規劃大師孟大強的筆下搬到了現實,適度收窄的機動車道在兩側新增的步道與整齊的路牙襯托下,配上黑色的柏油路面與黃色的車行線,令人耳目一新。整個大道完成了漂亮的轉身。而昔日里寬得失去了尺度感的南源路,而今在中間增加了一條綠化帶而變得從容、寧靜。
2011年,工業設計博物館、工業設計研究生院都將先后在北滘動工,由工業設計所體現的“智造北滘”,把一座“魅力小城”就這樣一步一步帶進了我們的視野。
希望北滘通過產業更新與城市再造,成為下一階段珠三角的“被投奔城市”。北滘的另一個老朋友,廣州全創班尼的肖建恩,用三個詞匯描述了他心中北滘的方向:轉型——轉折——革新(Change-turning-revolution)。
挖掘城市價值,吸引人才,成為廣州大都市區中的一個獨特區域,成為創新文化中心。肖建恩的觀點與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城市化研究所對于破解中國半城市化三極困境要從工業城鎮入手的理念,異曲同工。如果有更多的工業城鎮變身為“魅力小城”,中國的城市化就一定是中國與世界的福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