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興市地處湖南省東南部,是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和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面積2747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34.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0.3%,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2.8%。
一、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的總體目標
立足資興市生態移民、城市轉型發展的現實需求,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努力通過改革創新,形成責權明確、路徑清晰、負擔合理的農業轉移人口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城鎮化投融資機制。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基本確立。到2017年,形成科學合理的政府、企業和個人成本分擔機制,建立起完善的市民化政策體系,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3.9%,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7%,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2%。
——多元化可持續投融資機制構建成型。改革政府投融資和財政金融機制,完善社會資本參與、政策性金融合作等機制,促進形成市政建設和公共服務項目價格市場化機制,建立健全透明、規范、多元化、可持續的新型城鎮化投融資機制。
二、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的主要任務
(一)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
1.合理確定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責任。政府承擔基本社會保障、義務教育、就業培訓等方面的責任,企業承擔社會保障法定負擔比例并對員工進行技能培訓,個人承擔社會保障法定承擔部分和公租房租金。政府間成本按農業轉移人口省外、省內、市內來源地構成分攤或分項目支付。
2.實行全市統一的戶口登記、遷移制度。允許本市戶籍農業轉移人口統一戶口后仍保留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出臺《居住證管理辦法》,市外來資持居住證的居民可自愿申請落戶,并平等享受就業、住房、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消除依附在戶籍制度上的城鄉差別,構建起包容性的政策服務體系。按居住地統計人口,形成以居住證為核心憑證的社會管理模式,建立與身份證相對應,集居住、就業、信用、社會保險等基本信息于一體的公民信息管理系統。
3.完善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將農業轉移人口分類納入職工社會保險和居民社會保險體系。對已流轉宅基地和承包地的本市戶籍農業轉移人口,按規定納入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加強監管,督促企業依法用工,并為職工按期足額繳納社會保險。
(二)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
1.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將政府債務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探索發行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擴大直接融資比重。編制政府資產負債表。
2.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編制《資興市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共設施投資準入目錄》,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完善特許經營制度。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通過PPP等多種方式參與污水處理、燃氣等可經營性市政建設項目的建設,政府資金以參股、控股和補助等方式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公用設施建設,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參與園區和小城鎮整體開發運營。
3.探索公共資源市場化運營模式。完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提高城鎮化項目建設成本的透明度與市場化水平,提升公共資源的配置效率和質量,大幅降低市政建設和服務成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管理。成立由市委或市政府一把手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統一領導、協調、推進試點工作。
(二)分解工作任務。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由發展改革局牽頭負責;投融資體制由財政局牽頭負責,形成一個單位牽頭負總責,相關部門配合的工作機制。
(三)完善配套政策。制定出臺《資興市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施辦法》、《城鎮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創新辦法》等文件,為試點工作創造良好的法律和制度環境。
(四)建立評估機制。建立試點工作監測評估機制,及時完善試點實施方案。建立試點工作績效考核機制,獎優罰劣,確保試點工作取得實效。
(五)保障試點經費。設立新型城鎮化試點建設專項資金和專項工作經費,優先納入市財政預算,保障試點順利推進。
(六)加強宣傳引導。大力宣傳試點改革的重大意義,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提高思想認識,積極支持試點改革工作,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七)建立交流機制。加強試點地區信息交流,共享試點地區成功經驗,形成試點地區互補機制,促進試點地區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