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發布的社科院藍皮書《形象危機應對研究報告2013-2014》稱,官員形象危機呈“多元高發”態勢,群眾認為2013年形象最差的官員群體依次為:城管、學校領導、醫院領導、村干部、警察、國企領導和民政干部。(5月28日《京華時報》)
雖然對城管總體印象不好,但在我心目中那只是一粒老鼠屎和一缸醬的關系,任何時候都不能因為某個別人的錯而否認整個群體。這年頭,比城管人員壞百倍的官員多了去了。有些人手中握點權,不給好處就別想辦成事;有些人工作沒幾年,一查居然已是只碩鼠。城管獲差評,不就是因為個別地方的個別“臨時工”,為了城市面貌的日新月異,與流動攤販較上勁攤上點事?是否有誰想過,沒有城管的日子會是怎樣的呢?前幾天因體檢起了個大早,進城沒走多遠車子就很難前行,路邊的大型農貿市場幾乎開到了馬路上。經常走的路,原來怎么沒見過這陣勢?友人說,城管還沒上班。所以,若論官員“形象最差”,在我心目中城管是絕對排不上倒數第一。如今猛然聽到社科院權威的有板有眼的有序排名,我終于想明白:勤快的媳婦打碗多。城管排名倒數第一,倒也在情理之中,不值得大驚小怪。
其實,看看依次而列的排名,城管應該笑啊!城管作為一個不可拆分的群體,居然與學校、醫院、國企的領導,村和民政部門的干部放在一個天平上掂量,這算什么公平?再說警察,他們的執法權力和烘烘牛氣又豈是城管能及?我懷疑社科院這份藍皮書的公平公正性。可憐的城管只不過承擔了一塊遮羞布的作用,讓更多的骯臟和不滿“到此為止”,好像再差也不過就城管這般。
如果偏要拿城管和警察兩個群體說事,我覺得警察中的害群之馬并不比城管中的少,危害更不容小覷,他們一旦權力尋租,其直接的后果就是極其嚴重的包庇和縱容犯罪,包括對他人生命的漠視。城管算什么東西呢?翻不起多大的浪。城管執法范圍幾乎涵蓋所有大小事物,是目前政府中很尷尬的一個部門。有人曾問:城管胡亂執法,市民應該怎樣做?有哪個部門管他們?有網友答復:那么多冤案都得不到昭雪,什么時候輪到調查一個城管哦。但是,如今權威的社科院居然十分“公正”地把“群眾認為”的“形象最差”的城管拉出來示眾,很顯然有從眾心理的成份,有對城管工作否定之嫌。
他們的報告指出,城管屬于執法類官員,執法不當往往造成惡劣影響。在2013年問題官員典型案例庫中,“暴力執法”典型案例就有20起;同時,執法作為一種“管制”行為,極易引起執法相對人的差評和遭到公眾的不理解。客觀地說,城管為城市的美麗做出了貢獻,只是其執法方式遭到大多市民的否定。話又說回頭,如果服從城管的管理,還會有多少悲劇發生呢?城市的公共秩序、市容市貌僅是城管一家的責任嗎?城管“形象最差”或許是在督促他們脫胎換骨,重新做人,但如果從民眾的角度看問題,這樣一個壞得頭上生瘡,腳下流膿的“最差”,還有存在的價值嗎?城管可能由此成為眾矢之的。
建設美麗中國,需要城管群體。不掩飾這個群體的問題,但也不能丑化城管。有著“官方”背景的社科院把城管作為一級替死鬼,然后,煞有介事地驚呼:官員形象危機呈“多元高發”態勢,實在是對民眾智商的侮辱。拍不完的“蒼蠅”打不完的“老虎”,民眾早就看在眼里急在心頭,都懶得再拚命通過公考擠入官場,小小城管一年20起“暴力執法”,只要真正想抓還不是“一抓就靈”,有什么資格能與層層級級的官員的腐敗墮落相提并論?如果實在要有所警醒,倒是應該給某些國家機器多念些“緊箍咒”,開槍的時候請珍惜民眾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