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實踐平臺。作為首個同我國簽署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的國家,柬埔寨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國度?
4月13日下午,在城市化委員會戰略合作機構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舉辦的第206期銀湖沙龍上,原共發國際(柬埔寨)投資集團公司執行董事、現一帶一路柬埔寨金銀灣國際旅游度假區總顧問楊建平,介紹了歷史悠久的柬埔寨的前世今生與文化特色,分析了柬埔寨目前的投資現狀與投資前景,并回顧自己在柬埔寨工作生活的經歷和感受,讓大家對“一帶一路”沿線這個充滿神秘而佛佑的國度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柬埔寨是首個同我國簽署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的國家,也是東盟重要成員國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點國家。從地理位置,柬埔寨西部和西北部與泰國接壤,東北部與老撾交界,東部和東南部與越南毗鄰,南部面向泰國灣或暹羅灣。
柬埔寨是首個同我國簽署命運共同體行動計劃的國家
和中國一樣,柬埔寨也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兩千年悠久歷史,經歷了從古代的扶南、真臘、吳哥各王朝時期的歷史文明,到近代的殖民歷史和沖突,包括朗諾集團政變、紅色高棉政權執政、柬越之間的利用和矛盾等,以及海內外勢力在該地區持續角力的多變政治形勢,再到當代的和平與發展。
在楊建平看來,柬埔寨,富貴與貧窮、現代與落后、經濟新城與佛教圣地是并存的。位于東南亞中南半島上的柬埔寨,不僅地理位置偏中,政治也處于中立的模式,不與誰過近,也不與誰過遠,政治態度溫和中性。作為佛教盛行之地,柬埔寨是以小乘佛教為主,即先修自己渡個人,一個人就可以渡到對岸,不用別人救,也不用救別人,不談普渡眾生。通俗地講,就像百人同船渡一樣,在信仰大乘佛教的國家,是要大家同船渡,一個也不能丟下。柬埔寨的佛教文化,讓它溫暖而堅強,友愛而自覺。
楊建平指出,赤道沿線的國家都是面積小、人口少、自由生長的國度。氣候能決定人的思想意識。這是自然形成的一種國際劃分,一種文化劃分,也是整個人類的劃分,人類生活模式的劃分。東南亞在赤道沿線上,基本上是雨旱兩季,沒有臺風,沒有惡劣天氣,糧食和水果全年生長,物產豐富,不愁吃喝;全年氣溫溫暖適宜,人們不需要去避寒,基本上凍不死人。經過幾千年的演化和發展,柬埔寨人形成了過自己幸福日子的思想基礎,他們的幸福感來得自然。柬埔寨人沒有攢錢的習慣,不愿意去想長遠的事情,所有的節假日一定要與家人歡度。他們的幸福指數很高,幸福點較低。
柬埔寨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同樣也接收著多元化的資金和文化。目前,各個國家在柬埔寨都有投資,只是有所差異。楊建平發現,實際上,早在幾十年前,法國、日本、越南等國資本對柬埔寨進行資源分割,已經定型,日本投資的是港口,法國人投資的是機場,越南人儲備很多土地并進行酒店規模經營。中國投資的是基礎建設,主要有電廠、水壩、橋梁、公路、高速公路等。中國在柬埔寨投資的初始階段,還缺乏一定的組織性和系統性。
近些年來,柬埔寨已經成為東南亞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西港也成為世界各國投資的重要城市。但是,在基本不設防的發展策略下,黃、賭、毒一度拖累西港的發展,正如我們在新聞或短視頻中時常會看到的柬埔寨“亂象”:“空樓盤”、“爛尾樓”、“投資泡沫”……在本次沙龍現場,嘉賓段建仁就提出了自己關心柬埔寨的安全和犯罪等問題。楊建平結合自己這么多年在柬埔寨工作生活的經歷,肯定了柬埔寨有不少城市的宗教管理、軍隊管理、街道規劃等方面都非常好,包括金邊、暹粒等。對于西港的混亂,柬埔寨也逐漸在“修正”自己。而且,在柬埔寨,更多年輕官員走上政治前臺,他們基本都有留學背景,對各國發展途徑和制度了解透徹,并善于學習,會在自己的信仰和文化基礎上,接受外來的東西。
不過,楊建平也提醒,想要融入柬埔寨,必須要了解柬埔寨的文化,不能簡單照搬中國模式,也不要照搬中國改革開放的方法。“做小眾、精品、舒適、西方化的事情,是柬埔寨人民需求的東西,留在柬埔寨,一定要精品化,不能規模化。”
楊建平直言:“我用了十幾年時間去講一個故事,留下一個故事,這跟掙多少錢沒關系。我是故事中的人,還在寫著自己的故事。我相信這個故事還會延續。”(注:本文改編自綜合開發研究院公眾號,圖片來源:綜合開發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