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所在的村民小組,有農戶37戶,人口218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44人,這些人中有4名失能老人,占到所有老人的十分之一。這4個失能老人是:少全、大阿四夫妻和關林媽。
60出頭的少全身強力壯,家里的重活一直都是由他干。沒想到,前年春天割榨菜時,不小心摔了一跤,讓僅有視力的右眼受了傷。四處救治無效,最后成了只會吃白飯的瞎子。從那以后,他每天坐在椅子上,一天三頓得家人端到手里。時間一長,家人的怨言慢慢多起來了——若沒什么大病,他還能活個一二十年,這不是累贅嗎?
有一次,家人在外忙得焦頭爛額,回到家罵罵咧咧,少全聽了,知道是嫌他干不動活了,于是他打算上吊。幸好老伴及時發現,才避免了悲劇發生。
大阿四夫妻都已90多歲,他們在病床上躺了好多年,村民有好幾年沒見到他們了。有一陣,兩個老人大小便失禁,家人上班的上班,做生意的做生意,實在沒有空,只好請了個阿姨來服侍,每月5千塊錢,由幾個子女分攤。
可是好景不長,阿姨很快就嫌這份工作太累人,覺也睡不好,于是辭工了。家人感嘆:“服侍老人,在農村現在就是有錢也找不到人,年紀大的服侍不了,有體力的又嫌臟,到哪不賺這二三千塊錢?”
我印象中,兩位老人身體都很健康。不過,下次要見到他們,估計得在葬禮上了。這些看著我及我的父輩長大的老人,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消失著,人們忙忙碌碌,他們存在與否,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
關林媽也已年近九旬,好幾年不下床了,由兩個兒子輪流照顧。兒子家白天都沒有人,勉強端進一日三餐。有一次,女兒去看望老母親,走進房間發現母親手上全是大便,女兒幫她洗干凈后,老母親拉著女兒的手說:“你以后天天要來看我啊!”女兒回答:“我也有一家老小,也要干活賺錢,哪有時間天天來。”母親聽完,沉默不語。她不明白,子女都很忙,忙著主觀上認為比照顧她更重要的事,照顧她成了最沒價值的事了。
我們一個行政村有十幾個村民小組,加起來,失能老人就不是個小數了。農村老人本來就是最弱勢的群體,他們不得不完全依靠子女,幾乎沒有屬于自己的收入,只要能下地就不會賴在家里。
有的子女對老人并不好,若有一天失去勞動能力,生病躺在床上時,處境可想而知,生活不照顧還要罵他們不早死。他們的生活可以說暗無天日,每天就坐著躺著,不知道他們心里想什么,也很少有人去看望,甚至子女也是來去匆匆,大部分時間他們獨處。
作為勞動了一輩子、沒有退休概念的農民,這樣的晚景,是很悲慘的。常言說,久病無孝子,老人到了大小便也控制不了時,恐怕誰都不會當成生命看待了。
要照顧好失能老人,現實中恐怕不是子女所能完全做到的。這么多失能老人,該引起政府關注了,這是民生所系,是政府的良心所在。比如,在村里建一個失能老人安置點,由政府企業家庭三方出資,雇幾個能長期待下去的工作人員,照顧好老人的起居,這樣子女少操心,老人也安心,這是對生命的最后慰藉吧。盡管可能也不盡如人意,但至少比讓他們獨自待在家里忍受寂寞無助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