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反腐繼續“打虎無禁區”。上周,公安部副部長李東生被調查,成為十八大后第二位落馬的中央委員。此外,湖南政協副主席童名謙、甘肅省酒泉市原政協主席楊林也相繼傳出被調查。本周輿情還聚焦于城市特權問題,由北京地鐵“2元特權”延伸到“招聘限戶口”,城市福利不均成為網絡輿論關注的民生話題。
理性看待“漲價” 北京地鐵低價將終結
輿論話題排行榜中,“北京地鐵調價”相關話題位居一周輿情熱點第一位,超過540萬網友參與討論,評論也超過50萬條。涉及公共產品定價,該輿論話題迅速上升為全國輿情熱點。
與以往“逢漲必罵”的輿論預期不同,此次北京地鐵調價的網絡調查中,有超過四成的網民支持漲價。與杭州、深圳、廣州等地對比后,輿論認為北京需要通過調價終結地鐵“2元特權”,新聞話題瞬間由“該不該漲”變為“怎么漲”。網友@張彬認為某種程度上,地鐵不僅高峰時間要漲,平時也要漲,直到漲到相對合理的價位,才是真正的出路。
針對“漲價”話題,人民日報三問北京地鐵“調價”代表了多數京城媒體觀點。但外地媒體表現得更具有全局觀,@重慶青年報發問:到底是北京財政補貼了外來務工人員,外地人占了北京的“便宜”,還是真的有人“有事沒事”就乘坐廉價的地鐵,從而擠占了原本緊張的公共資源?地鐵差別化漲價須漲得明明白白。 “漲”字當頭,雖然還有六成網民反對,但是當北京的地鐵票價曬到全國輿論之下,支持漲價則顯得更為理性。必定,公共產品可持續發展也必須兼顧百姓的消費接受力和政府的財政承受力。
戶籍難跨“鴻溝” 歧視變得正大光明
北京地鐵調價引發的“低價特權”被網民關注后,甘肅大四女生劉唯一向人社部、國資委寄去公開信,稱國資委招聘要求“具有北京市常住戶籍”涉嫌就業歧視,引發輿論嘩然。
“戶口鴻溝”引發廣泛輿論批評。針對甘肅女生的發問網絡輿論出現了整齊劃一的批評聲。云南市民@龍敏飛留言認為,無論是光明正大的還是極其隱晦的就業歧視,都應該被“禁止”,采取相應的城市配套措施才是關鍵。媒體在關注該輿情中難掩對“輿論英雄”的稱贊,東方網評論直言“劉唯一同學問得好”,隨后華西都市報跟進認為“反就業歧視不是一個人的戰斗”。
面對就業歧視的批評,國資委回應稱“期待與社會各界一起努力,共同推動相關配套改革”,此答復顯得落寞又無奈。輿論認為三中全會的決定雖然指出需要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但并不等于由城市特權造成的歧視可以光明正大化,攤薄城市紅利,城鄉共享發展成果才是未來城鎮化改革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