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傍晚,婁底市同星米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肖仲望在婁底某小區以跳樓自殺的方式了結了他所欠下的高額民間貸款。這是繼11月12日湖南恒盾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檢忠跳樓身亡后,湖南連續發生的第二起企業家非正常死亡事件。事實上,今年以來,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不少中小企業資金鏈出現斷裂危機,企業家跑路、中小企業倒閉現象時有發生。(12月21日 《中國經營報》)
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圈雖然資源不夠豐富,但相比其他地區,人均收入水平高,民生指數也高。為什么?因為有大量的中小民企存在。事實證明,中小民企越多越活躍的地方,就業水平越高,城鎮化程度和質量往往也越高。
然而,中小民企的生存空間往往逼仄,你想啊,現如今,利潤空間大、競爭不激烈的行業哪輪到中小民企插足,早被國企、事業單位占了坑。剩下的利潤額10%左右甚至更低的產業才輪到民企,這就是市場的力量,能經歷考驗生存超過5年的民企那才叫市場主人。然而,民企面臨的激流險灘何止是利潤空間低、產能過剩的行業取位?缺人才、人力原料成本高、稅收負擔重,當然了,最大的困難還是缺資金。
中國其實并不缺錢,可由于實體實業的利潤空間愈加萎縮,錢都跑到能更快更多生錢的領域了,比如金融借貸,還有很多錢跑到政府城市開發中去了,所以地方政府債臺高企。那么最關民生就業、最關一方經濟活力的中小民企流入多少錢呢?很少,或者說很難進入。銀行的特點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借給有保障的,所以地方政府不管欠了多少錢,銀行似乎也不那么著急,反正有政府還嘛,政府又不會破產或跑路。
當現金流斷裂,或資不抵債,中小民企企業主似乎只有兩條路:自殺或跑路。所以銀行更加不愿不敢將錢借給中小民企,這就是中小民企資金鏈的死結。地方政府搞城市開發,大舉借債,有更上級別的政府兜著,中小民企資金鏈斷裂,企業主或跑路或自殺,那么地方政府是否就能袖手旁觀?
城鎮化成為當前最大任務的當下,很多官員期望在城鎮化上贏得政績,并準備在城建開發上大施身手,可是,中央政府新的官員政績考核辦法上把地方政府負債情況作為重要考核依據,今后別再指望撈足了政績積分就升官跑路,如此可見,大拆大建搞房地產拉動的城鎮化之路是走不通了。地方政府官員們也知道城鎮化關鍵是人的城鎮化,那么多的農民進了城,最現實的問題是就業問題、增收問題,靠政府事業單位編制名額是解決不了進城農民的安置吃飯問題的。怎么辦?
其實,中小民企是城鎮化的最大推動力。農民進了城,在最接地氣、具有地方區域特點、主要是實體實業的中小民企就業,既能解決中小民企的用工問題,又能解決城鎮化帶來的就業增收問題。所以說,地方政府領導關心征收了多少土地,新蓋了多少樓盤,倒不如更多的關心中小民企的生存發展問題,尤其是最困擾他們的資金問題。如果,中小民企通過常規手段能拿到企業生存渡過難關必需的銀行貸款,何必另辟蹊徑求助利率嚇人的民間借貸?誰愿意把脖子伸進越拉越緊的繩子里走路?
城鎮化是拉動內需、保持我國經濟今后較快持續發展的最大紅利,城鎮化最大的問題是新入城農民的就業增收問題,中小民企是城鎮化最有力的推動力量,可是看到一個個中小民企在市場汪洋中因為資金問題走向絕路,我們豈能袖手旁觀?等數量巨大的農民進了城,問我們要工作要收入的時候,再想著扶植民企或再造民企是否太遲?
肖仲望、王檢忠等中小民企企業主的遭遇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不禁要問,經過多年市場大潮洗禮曾經解決了那么多人就業問題的民企因為缺資金問題,就這樣沒了,事關國家民族未來的城鎮化還靠什么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