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盲道近1600公里,足夠從北京一直鋪到湖南省會長沙,長度世界第一。但盡管北京的盲道遍布全市,但盲人出行卻基本上并不走盲道。記者在采訪時,不止一位盲人說“我們從不走盲道?!币驗槊さ揽梢凿佋O在行人稀少的五環輔路,卻鋪不到銀行、醫院,鋪不進居民小區。(見8月27日《北京晨報》)
現代城市發展迅猛,在車水馬龍的大街小巷里,盲人出行步步驚心。近年來,盡管大部分城市都已經鋪設了盲道,但盲道上的艱辛或許是常人所無法料想的。盲道被公交站牌擋住,盲道旁的井蓋丟失,盲道被圈進停車場,盲道莫名其妙地消失在轉彎處……不少人調侃,盲道果真成了“盲”道。
其實,又何止是盲道一個環節上出了問題,殘疾人出行的每一個環節上的卡殼,都會帶來這一群體出行的不便。比如,在一些老舊的地鐵線路上,沒有為肢體殘疾人士進出設置了垂直電梯,一旦有殘疾人進站出站,只能由工作人員協助搬運輪椅或上前攙扶;一些新建地鐵線路雖然在站點設置有供殘疾人使用的垂直電梯,但不是維修暫停使用,就是在圍墻包圍之中,或者被加上了鎖,要向工作人員索取鑰匙開啟后才能使用。
除地鐵外,面對公交車、出租車等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不少殘疾人選擇起來也同樣有些尷尬。前不久北京一名獨自坐輪椅出門的殘疾人士,就品嘗到了殘疾人打車難的艱辛,在屢屢遭拒之后,他足足在路邊等了一個多小時,才被一名好心的哥“收留”,而大多數拒載的的哥,理由不是“后備箱放不下輪椅”,就是已經收車不拉客,這些理由看似合情合理,卻難掩“怕麻煩”的心理。
據統計,截至2013年4月,我國各類殘疾人總數已突破8500萬,但在不少地方,我們很少見到殘疾人獨立自如地出行,這恐怕得歸咎于為殘疾人提供的便利還不夠細致周到。雖然不少地方在建設殘疾人設施方面不遺余力,但仍不盡如人意。比如,盲道是鋪設了,可往往流于形式,中看不中用;輪椅坡道雖開辟出來,卻往往被車輛雜物堵塞。
如此看來,我們現在缺的不是為殘疾人專用的大的硬件設施,而是更多細節的完善,是關愛殘疾人的持久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