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浙江杭州后,北京、四川、海南等全國多地連日來陸續(xù)出臺舉措,表示將全面整治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紅燈、逆行等交通違法行為。從網(wǎng)民“馬路正能量”“早該管一管”的頂起中,我們看到了公眾對嚴懲“湊夠一撮人就走,無關(guān)紅綠燈”“非機動車違規(guī)逆行”等行為的期盼。
無視信號燈橫穿馬路、攀爬防護欄,對這些不文明甚至違法行為依法進行處罰,的確能起到教育引導的作用。但要把好事做好,僅靠處罰還遠遠不夠。把市政規(guī)劃中缺失的人性化配套措施補足,才更能讓受罰的人口服心服。
通過電視和網(wǎng)絡曝光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行人違規(guī)過馬路并非全因安全意識淡漠,路口設置不夠科學、信號燈配時不夠合理,都是客觀原因。西部某城市居民稱,在原本從未有人翻越馬路欄桿的當?shù)兀诜綑跅U現(xiàn)象猛增,究其原因是當?shù)貫樾藿ǎ拢遥怨煌ǖ蓝诘缆分虚g設置護欄,導致一些市民隔路相望卻要跋涉近一公里才能相見,極為不便。
配時不充足也是行人無視信號燈的重要原因之一。從網(wǎng)民吐槽看,在一些路口紅燈時間過長超過行人的心理等待底線,綠燈時間過短,年輕人尚需一路小跑才能過關(guān),老人就只能“先跑一步”。
此外,對在人行道上違停的車輛處罰不夠,一些地方甚至在人行道上設置停車位等也將行人逼上了險境。一些道路的非機動車道被劃做停車位,還有一些機動車堂而皇之地占用非機動車道甚至盲道,行人和非機動車經(jīng)過時,只能被逼上機動車道“與車謀路”。
雖然馬路上人性化設施的欠缺不限于以上所列,但這些設施和措施的缺乏并非一地所獨有,破除“中國式過馬路”的陋習,絕非開罰單罰款就能一勞永逸,而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在加強宣傳和督促,使市民樹立良好習慣的同時,相關(guān)部門還需完善相關(guān)人性化措施,為市民出行提供更舒心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