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莫 畫
南京市城管局近日發出了“最后通牒”:4月9日24點以前,南京市區范圍內(涉農除外)居民須自行處理飼養的家禽家畜(雞、鴨、鵝、食用鴿、兔、羊),不少居民都非常配合。4月9日,記者從南京市多個社區了解到,有的居民“揮淚斬雞”,還有的居民為了給雞留條活路,不惜“百里送雞”。對殺死的雞,在專家勸說下,大多表示自己會留著吃。(4月10日《現代快報》)
雖然南京市“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漏掉一只”的傾城斬雞動作有點大,造成的市民反映有點激烈,對其他城市的影響效果暫不明確,而且還有點“一拍胸膛就讓政策出房”的味道。但從相關法規來看,南京城管出手倒逼市民“揮淚斬雞”的舉動是合法的,無可厚非。我國《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規定“按國家行政建制設立的市區內,禁止飼養雞、鴨、鵝、兔、羊、豬等家畜家禽;因教學、科研以及其他特殊需要飼養的,須經其所在地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不過我們容易從中窺出一種常見的“治理困境”。當一地發現H7N9病毒時,人們隨即繃緊神經,急著查找源頭,使出全城斬雞的“圍剿行動”。當禽流感散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時,恐怕城市的屋頂很快又會再聞雞鳴之聲,一些陽臺上都會被風刮起飛天雞屎。那時的城管就不會在意國家及省、市曾出臺過相關法規,禁止城區養雞的規定。這就是在一些領域頻頻出現的“中國式治理”的怪圈。執行力總是跟不上“變通力”,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類似鏡頭時有顯現,也便能從中找到根由了。
對公共衛生事件保持足夠的警醒,布設必要的病毒防火墻,是各級公共機構必須面對的一道長期課題。換句話說,布控城市衛生防疫行動,功夫在平時。靠一次性的趕炮火功夫,效果堪憂。我們需要有一種科學的防控態度,一種理性的治理策略。那種以為“殺倒一城雞、阻斷禽流感”的做法,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臨陣磨槍之舉,尚未找到求解問題的根本。在應對H7N9病毒突襲時,我們需要一種精神、責任與情懷,需要始終堅持以一種“醒著的姿態”出現,需要在危機意識的導引下保持科學務實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