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社科院發布《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12)》藍皮書。藍皮書指出,今后20年內,中國將有近5億農民需要實現市民化,為此至少需要40萬億-50萬億元的成本。藍皮書還顯示,2011年,中國城鎮人口達6.91億,城鎮化率達到51.27%,城鎮常住人口首次超過農村常住人口。(《京華時報》8月15日)
上海世博會的口號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農民進城,是所有對生活懷有美好向往的人的共同追求。雖然我們的城鎮化率已經過半,但仍然和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有較大的差距,未來20年還會有5億人進城的現實仍然擺在眼前。面對如此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有一個問題是,我們的城市做好準備了嗎?
“來的都是客?!边@是一種俗語。在筆者看來,這句話放在城鎮化進程之中,并不恰當。因為,我們的城市要做的是要讓來到城市的所有農村人都能成為城市的主人。而不能僅僅是個“客”??墒?,眼下的真實情況卻恰恰如此——來到城市的農村人,都只能是“客”。在戶口問題上,往往不能很容易的遷移戶口;在社保制度方面,也不能參加社保;在觀念上,也容易遭到“土著居民”的歧視,還時不時的遭受到政策和制度的歧視,比如“暫停證”,比如“封村政策”。
有數據表明,進入城市的農村人,仍然還是農村人。2011年12月,在“中國特色城鎮化論壇”中有專家透露,我國城鎮戶籍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只有約33%,我國大約有1.28億生活在城鎮里的人是沒有城鎮戶口及享有城鎮居民待遇的“半城市化人”。這告訴我們,我國城市化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許多“棄兒”。居住在城市,卻沒有城市中的權利。教育、醫療、住房等種種權利甚至包括非常嚴肅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都不是完整健全的。生活在城市的農村人,怎能不疲勞,怎能不迷惘,又怎能有安全感和歸屬感?
接收5億農村人,城市顯然還沒有做好準備。其一,戶籍制度仍然是最大的壁壘,這讓所有依附于戶籍上的權利,在流動上產生了障礙。改變這種現狀,就需要全國范圍內城鎮戶口與農村戶口之間的差異消除。雖然在許多省份,已經取消了農業人口與城鎮人口的戶籍標簽,統一改為“居民戶籍”,但是,在高房價難以企及的當下,拿到城市戶口仍然是一種奢侈品。這是我國城鎮化迅速發展的最大問題——人,作為城市里的主角,已經被鋼筋水泥建筑物的擴張和商業的發展丟棄了。
其二,肆虐的“城市病”,并沒有像歌里唱的那樣“歡迎你”。我們居住在城市之中,天天堵車,買不起房子,汽車搖不上號,孩子也上不起學,空氣污染嚴重、PM2.5嚴重超標、城市逢雨便“看?!薄?1.27%的人居住在城市,城市并沒有在硬件設施方面,提供給城市人口以足夠的資源可以調配。即便許多城市努力在改進,但是治愈“城市病”有時比建設一座城市更難,城市顯然還需要時間。
沒有做好準備,這樣的城市化就是冒進的。印第安人有句諺語“如果我們走得太快,停一停,好讓靈魂跟上來?!背鞘谢膯栴},就像是官員迷戀的GDP一樣,數據豪華,但問題多多。這需要從改變我們的觀念開始,讓“城市的發展首先是人的發展”成為常識;也需要在現實之中給予城市中人以真正的市民待遇;更需要城市建設考慮到人口激增帶來的城市弊病。否則,有問題的城鎮化,還是不要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