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科學發展,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迎難奮起,正確決策,河南的回答鏗鏘有力:持續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边@是7月17日河南日報頭版文章《破解難題的戰略抉擇》中的一段話。
“三化”之首是城鎮化,足見城鎮化之重要。這自然引發一個問題:農村城鎮化到底怎樣搞?現在全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推進農村城鎮化的方法,從公開的資料來看,當下農村城鎮化的幾種模式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政府主導,將原先農民居住的村莊拆掉,集中到新建的農民新居居住。由于農民原先居住分散,集中居住后,原先居住的土地被復墾,復墾出的土地面積比農民新居占地面積大,由此節約了土地。這幾種模式最大的問題是,節約的土地有多少會用來真正種糧食?又有多少“上市交易”?也就是說,農民有沒有從其中得到實惠。種糧食也好,“上市交易”也好,農民都應成為受益主體。
讓農民進城其實并不難,關鍵是進城后能不能完全享受“市民待遇”,以保證農民進城后的“可持續發展”。如果缺乏足夠的產業支撐,便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農村城鎮化極有可能演變成“圈地城市化、樓房城市化”等表面上的城市化。即真正的農村城鎮化,應該是“農民市民化”,而不僅僅是建幾座樓房讓農民進城的“農村城市化”。這是當下農村城鎮化存在的最大問題,也是本質性問題。
更需要強調的是,基于中國的特殊國情,不管中國城市化如何推進,保護有限土地和農民利益應是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但現實中,一些地方在推進農村城市化過程中,一門心思只盯著農民手中的土地,對農民進城的后續生活缺少長遠規劃。這種做法不僅是對農民利益的盤剝,更不可能有真正的城市化。因為農民進城后沒有了土地,其生活就要靠上班、經商,或是投資等其他經濟行為來支撐?,F實是,多數農民進城后主要還是靠上班“維持生活”,一旦失業,生活便會陷入困境,如果政府此時不能夠提供足夠的醫療、失業等公共援助,這些“新市民”回到農村沒有土地,呆在城市生活維艱,便有可能淪為城市“新貧民”。
農村城鎮化的根本目的是讓農民過上好生活,在推進農村城鎮化過程中,實現義務教育、醫療、住房、治安、社保、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才能讓農民真正城市化,這顯然不是建幾座樓房讓農民“集中居住”就能實現的。具體到河南“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之路,尤須牢記“農村城市化的本質是‘農民市民化’”,只有把握這一原則不動搖,才能真正實現“三化”協調科學發展。(孫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