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灣城市群,以“藍色生態灣區”的定位,成為中國沿海灣區中的新星。
湛江海灣大橋是北部灣城市群的交通要道
2017年1月20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建設北部灣國家級城市群,根據國家發改委隨后公布的《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包括廣西、廣東、海南三省(自治區)的15個城市都在規劃范圍內,它們分別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崇左市,廣東省湛江市、茂名市、陽江市和海南省海口市、儋州市、東方市、澄邁縣、臨高縣、昌江縣。規劃陸域面積11.6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4234公里,還包括相應海域。2015年末常住人口4141萬人,地區生產總值16295億元,分別占全國的3.01%和2.25%。
背靠大西南,深化與東盟開放合作
該灣區的總體定位是:發揮地緣優勢,挖掘區域特質,建設面向東盟、服務“三南”(西南中南華南)、宜居宜業的藍色海灣城市群。《規劃》要求彰顯灣區特色:強化南寧核心輻射帶動,夯實湛江、海口的支撐作用,重點建設環灣濱海地區和南北欽防、湛茂陽城鎮發展軸,提升國土空間利用效率和開發品質,打造“一灣雙軸、一核兩極”的城市群框架。
北部灣城市群形成的背景是:背靠祖國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面向東南亞,位于全國“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中沿海縱軸最南端,是我國沿海沿邊開放的交匯地區,在我國與東盟開放合作的大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突破行政區域,形成更有競爭力的港口群
廣西早在2007年,也就是申報“北部灣經濟區”之前,就實現了內部的“抱團”。當年2月,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成立,北海鐵山港、防城港、欽州港三港整合為北部灣港,統一規劃,打包建管,一致對外。這一“打包”的效果是,結束了北部灣港口同質化的時代,北部灣港的貨運量隨后迅猛增長。
可惜的是:囿于行政區劃的限制,北部灣港口群這些年并沒有積極推進進一步的整合。從地理位置上看,北部灣的港口除了廣西部分,至少還有兩個重要港口——湛江港和海口港。目前,湛江港和北部灣港存在激烈的競爭關系。由于成本上湛江港更有優勢,廣西貨不走廣西港。
盡管湛江、茂名等城市也在打著“北部灣”、“東盟”的概念,但過去的“北部灣經濟區”覆蓋的主體范圍僅是廣西四座城市,國家級的東盟博覽會也一直在廣西南寧落戶。2017年面世的新“北部灣城市群”,突破了行政區劃的現狀,將廣東湛江港和海南的海口港用某種機制整合到一起,解決同質化競爭的問題,無疑形成更有競爭力的環北部灣港口群。
藍色是北部灣城市群的鮮明標識
北部灣城市群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方向是什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規劃司城鎮化規劃處處長相偉認為:首先是優良的生態環境,必須把保住一泓清水作為不可突破的底線,堅持陸海聯動、生態共建、環境共治,建好藍色生態灣區。
北部灣各城市如今已形成共識:“藍色”是北部灣最鮮明的發展標識,要以陸域腹地服務海洋開發保護,共建區域生態屏障、建設水系生態廊道、加強海岸線保護與管控、強化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提升陸海統籌發展水平,構筑北部灣陸海一體化的生態安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