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單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土資源部科技專家咨詢委員會
主辦單位: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馬奈草地
承辦單位:北京誠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媒體支持:《城市化》雜志、城市化網、新浪網
時 間:2017年7月27日
地 點:馬奈草地·圖書館
主題為“特色小鎮如何產城融合”的第29期城市化茶話暨城市思想者沙龍,于7月27日在馬奈草地圖書館舉行。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原副主任、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小城鎮及城鎮化研究專家喬潤令發表了“特色小鎮的市場、政策與產業”的主題報告,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原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經貿委培訓司司長王忠明主持、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蔡義鴻、北京馬奈國際商務會所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城市化委員會委員金錫順等專家、學者、企業家等40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動。
主題演講
喬潤令:特色小鎮的市場、政策與產業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原副主任、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小城鎮及城鎮化研究專家
一、特色小鎮的市場
第一、特色小鎮的消費群體。中國目前有3億中產階級,據預測,2020年達到4億人,2030年將達到5-7億人。城鎮化本身是一個創造或者培育大量中產階級的過程。特色小鎮是中產階級的專利品,中產階級是特色小鎮的主要消費者,特色小鎮未來的產品、文化、情懷都要符合中產階級的消費需求。
目前,城市人到鄉村休閑旅游已成潮流。2015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超22億人次,營業收入超4400億元,從業人員790萬,其中農村從業人員630萬,550萬戶農民受益。其次,由于中國大城市地價高企,大城市到鄉鎮異地養老的現象日益增多。另外,城里人到鄉鎮長期居住現象日漸突出。
綜上而言,鄉村休閑旅游的繁榮與鄉鎮異地養老和居住的與日俱增為特色小鎮發展康養、養老、田園綜合體、休閑養生、文化旅游等產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特色小鎮也將成為中產階級追求的生活方式。
第二、特色小鎮的產業。李克強總理講過一個大幸福產業,包括康樂、運動、文旅、養老和大數據五大產業,占到產業的70%到80%,我認為這是特色小鎮的主流。研究表明,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后,大文化、大旅游、大運動、大健康產業將進入黃金發展期。因此,五大產業正是中產階級最需要的,也是特色小鎮主要承載的產品。
第三、特色小鎮將成為一種新的潮流。中國正迎來一個資本下鄉熱潮。十八大以后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經濟基數下跌,民營資本投入不高,但唯有特色小鎮領域,民營資本熱情高漲。另外,眾多大公司直接參與進入特色小鎮領域。中國房地產業的前50強也已經全部進入特色小鎮領域。總之,政府和市場都表現出了高度的熱情,這是特色小鎮的突出特點。
二、特色小鎮的功能和作用
第一、特色小鎮是助推產業升級的新平臺。
傳統產業如何轉型升級,是實體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特色小鎮的提出為產業轉型升級創造了一個新的發展平臺。特色小鎮是多元化的,沒有統一標準。
浙江的特色小鎮在3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建了一個面積1平方公里的新平臺,以歷史經典產業如茶葉、黃酒、絲綢等為依托,圍繞單個產業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圈,且做專、做精、做尖,培育具有行業競爭力的“單打冠軍”,形成一二三產的融合發展,且延伸了產業鏈條。
所以,特色小鎮不是行政意義上的一個鎮,而是形成新產業、新經濟、新人居環境的創新平臺。
杭州余杭區臨平新城藝尚小鎮集中匯聚了全國設計、創意、文創、智慧、新媒體、人才培養、公共創新平臺等軟資源,打造詩意的工作生活環境、知識產權保護的新平臺、國際交流平臺。使得原有的中低端產業鏈,有了高端創意、設計、品牌,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引領者。
第二、特色小鎮是創新、創業的新平臺,也是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新的產業形態、新的體制機制、新的融資模式、新的建設模式的新載體。
杭州的云計算產業園以阿里云為核心,吸引眾多相關 行業和單位形成了一條云產業生態鏈。目前,云計算產業園已經成為全國獨一無二的智能硬件創新中心,國內外多家企業入駐,產業覆蓋APP開發、游戲、互聯網金融、移動互聯網、數據挖掘等各個領域。
第三、特色小鎮是開發特色資源、發展特色經濟的新載體。
1、傳統的醫療、文化、體育、旅游等產業,經過醫養結合、運動與康樂結合、旅游與文化融合創新之后,形成非傳統業態的特色經濟:如養老、康樂、非傳統運動、文化產業、IP指引下的文旅產業、主題公園。
2、新的開發模式、新的商業形態下的特色產業、特色經濟:如特色種植業、特色養殖業、花卉、中藥、名優特新產品的綜合開發,三產融合。
3、新的開發領域:如工業遺產,廢舊礦山、工廠的再開發。
第四、特色小鎮體現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新追求。
我認為特色小鎮應該誕生一批新的產業。中國農村不能沒有鄉鎮,鄉鎮要解決農村文化再現、傳統文化再現的問題,而不是承擔搞幾個產業、一些建設住房的功能。
1、理想的特色小鎮應既有城市功能,又有鄉村形態。沒有大城市的擁擠、冷漠,避免農村公共服務的缺乏、文化精神生活的貧乏,是青山綠水與現代生活有機的統一。
2、理想的特色小鎮應從生產中心、產業中心,轉向以人為本,成為生活導向、青山綠水、方便宜居的田園生活的承載地。
3、田園生活是中國人精神的歸宿。除了城市功能和產業之外,小鎮應該保留親近自然、鄉土情調和濃濃的人情味,這是小鎮的精神價值所在。
4、歐美國家非常強調鄉村文化價值,認為其是民族精神的故鄉,是承載歷史、文化和傳統的地方。中國的特色小鎮要成為中國人精神價值的棲息地,要呈現出一批新鄉紳。
第五、特色小鎮是新興城鎮化的新空間。
1、特色小鎮要成為特色產業的集聚空間,成為獨立于市區和鄉村,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
2、特色小鎮積聚大量資源,依托歷史格局,通過當代擴張,形成塊狀產業群。成為解決農民就業、增加政府稅收,支撐新型城鎮化的新空間。
3、特色小鎮要成為分流大城市部分功能的微中心、為大城市服務的特殊功能區,如環繞城市群的衛星小鎮。
4、在廣大中西部,特色小鎮應該成為農民工返鄉創業、吸納城市資本、人才、信息、技術下鄉創新創業的新平臺。
三、特色小鎮的關鍵要素
第一、特色:特色小鎮要以特色取勝,尋求差異化發展的新追求。
1.特色是命脈,是特色是小鎮定位的關鍵。特色如何定位?一是不同資源和產業選擇:如唯一性的區位條件、 獨特有門檻的產業、不可復制的當地歷史傳統、地方特有的文化資源、與眾不同的自然景觀、鮮明個性的建筑風格。二是參照系與市場:根據特色資源定位市場,根據市場大小選擇產業。
2.差異化是要點。中國人模仿能力強,但創新能力弱。要實現差異化,就要進行特色資源、文化與景觀的開發。要有獨特創意、把控關鍵技術,整合產業鏈條和關鍵環節,要對不同的商業模式、創新型領域進行探索,完成產品與不同服務的融合。
3.因地制宜是靈魂。要做到因地制宜并不容易,要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條件發展,將每個地方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要素、文化、傳統挖掘出來,體現出每個小鎮的獨特性,才能做出特色。
4.比較優勢是關鍵。一是特色不特色、有沒有優勢,自己說了不算,要進行比較。 二是要在大區域內進行比較。許多自己覺得有優勢的資源,參照系一放大,其實并沒有優勢。
5.比較競爭力是目標。特色只有轉化成比較競爭力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市場是檢驗者,產品有市場、產業有競爭力、投資有效益、政府有稅收、百姓有就業,這就是優勢。目前中國的特色小鎮基本處于起步階段,特色小鎮沒有五年以上的建設不可能成功。
第二、小而精:特色小鎮要開創小規模、緊湊型、集約發展的新模式。
1.特色小鎮要改變單純求大、求量思維:從追求規模數量到追求質量、品位、魅力;從傻大黑粗到追求小而特、小而優、小而美、小而精。這是一個重大發展觀念的轉變。
2.微型城市是小鎮的獨特優勢。忌克隆大中城市的形態,要改變大馬路、大廣場的新城新區模式,轉而建設小尺度、近距離、微景觀。
3.小規模能夠適應投資者希望盡快收回投資的需要,也能滿足2、3年一換的縣、鎮領導希望盡快見成效、出政績的需要。
4.小規模特色小鎮可以形成非行政化的發展平臺,企業和政府合作,由專業運營團隊或公司進行管控和運營,從而形成市場化運作的新體制。
5.小空間、緊湊型是降低小鎮設施和企業運行成本的前提。要重視小鎮運營,最忌諱貪大求洋。以前城鎮基礎設施都由政府投資,不考慮投資效益以及運營的成本和效益,日前,PPP已成主流建設模式,必須考慮小鎮設施的投入產出。
第三、跨界、融合、共享:特色小鎮踐行新的發展理念。
在新經濟加速發展的背景下,多領域交叉、不同產業的滲透、不同行業的融合是典型特征。特色小鎮作為新的發展平臺,也必須實現融合發展。特色小鎮的融合重點體現在三個領域:一是一、二、三產業的高度融合,二是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三是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最終實現經濟發展、田園生活、特色文化的高度融合。
特色小鎮的跨界、融合、共享要解決三大問題。
1、融合解決盈利問題。在特色經濟、文旅產業中,單一產業的盈利很困難。中國目前所有的文旅產業、田園綜合體、民宿等單一產業沒有賺錢的。比如昌平,草莓種植一斤也不能賣到兩三百塊錢,只能通過采摘、服務、配送,把一、二、三產業融合起來才能盈利。
2、實現服務共享,大幅度降低成本。小鎮應追求會議室、產品展示、融資服務、政府服務、技術創新、文體活動、檔案管理、會計服務、法律服務、咨詢服務等的共享。入住企業可以不設專門的后勤及辦公室人員,全部共享,購買服務。廣州732家公司聚集成的一個科創特色小鎮,卻只有三間會議室,按小時租用,這就是共享。能夠實現服務共享的特色小鎮成本能降低14%到17%。
3、跨界解決產品、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問題。小鎮應該建有公共創新和創新技術、創意、模式交易平臺,以共享、股份制、飛地經濟等的辦法,吸納創新人才、技術,專利、創意并進行交易。目前,中國只有一家企業有原始創新,就是華為。我建議,特色小鎮要高度關注跨界創新的問題。
四、特色小鎮與房地產、PPP模式的關系
第一、特色小鎮與房地產的關系。
1、特色小鎮絕對不等于房地產,但特色小鎮離不開房地產。特色小鎮的提出和發展,為房地產業由單一的房地產轉型為產業地產、文化地產、旅游地產,從商貿綜合體轉型為科創綜合體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機遇。
2、以往國內文化娛樂、旅游主要靠房地產支撐。國內前十幾年,有一定盈利能力的文旅、運動、康樂項目一大半是靠地產盈利。其模式是:通過文化娛樂業激活周邊配套服務業,吸引大規模人流進入而帶動周邊土地整體升值,靠賣房子大規模盈利。以景區帶地產、樂園帶地產、古鎮帶地產、山水帶地產甚至以寺廟帶地產的問題相當嚴重。
2016年,迪士尼的媒體網絡、樂園度假、影視娛樂(電影)、周邊產品銷售四大業務的營收比為:42%、30.51%、16.97%、9.93%。迪士尼的IP效應以及品牌號召力來源于其關聯性極強且完備的產業鏈布局——媒體網絡、主題公園及度假村、影視娛樂、消費品、互動娛樂五大業務板塊,多條業務線為迪士尼IP構建了可以流轉和增值的業務。迪士尼在中國的成功,給我們提供了啟示,也對國內被房地產捆綁下的文化娛樂產業的傳統模式形成了巨大的挑戰。
3、地產化是特色小鎮面臨的真正挑戰。原因在于:其一,稅收及土地等制度中,房地產賺錢快、賺錢多,投入產出比高;其二,土地是地方調控經濟的唯一手段,房地產又是改變城市形象、見政績最快捷的方式,地方政府相對積極;其三,房地產開發已經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形勢有利時直接做房地產,調控時換上文旅馬甲,明里做文旅、運動康養,暗里仍舊是房地產。其四、做產業選對產業難、稅賦重、時間長。搞產業、搞研發,投入大、時間長、侵權容易見效慢。企業、投資者、地方官員都等不及。
總之,特色小鎮需要轉型的房地產,更需要深耕產業、豐富產品、增加產品附加值。
4、中國靠地產盈利的娛樂等文旅產業需要轉變商業模式。中國靠地產盈利的地產文旅一定要轉變商業模式,如果不轉變永遠離不開房地產這一死胡同。轉變方式及選擇是:其一,應當轉變思路,把精力和資金投向與主題公園內容高度相關的影視動漫、文化創意等附加值高的業務領域,進行產品開發;其二,打造國際化的文化是國內文化娛樂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創新的關鍵、盈利的關鍵。以迪士尼為例,其研發的重點甚至高科技全用在產業上,且細致入微,而我們提到高科技要么用于航天飛機,要么用于地下潛艇,卻很少用于產業的打造。
第二、特色小鎮與PPP的關系。
特色小鎮是否選擇PPP,關鍵在于兩個因素:一是特色小鎮的執政者對于PPP的理解與認識程度;二是特色小鎮的可持續性發展。政府對PPP的考量,源于政府對開發專業性、資源有限性、財政限制性的彌補。
PPP不是萬能公式,PPP的意義在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所以,對特色小鎮的理性選擇和可持續發展的考量,是控制風險的核心。
1、特色小鎮用PPP模式的特點與條件。
PPP有兩種方式可以應用到特色小鎮上:單個項目建設和區域性項目開發,我認為采用后者比較適合特色小鎮的建設。目前,特色小鎮的瓶頸在于:專業能力不高、稅制限制、運營能力有限。廣大的地區政府嚴重缺乏專業認識,且這方面的人才太少,如法律、財務、稅務,還有投資、造價、評估、建造、運營、銷售等專業化的人才十分缺乏。
2、特色小鎮使用PPP模式的要點與挑戰。
目前,我認為中國不缺錢,但缺理念的創新、缺好的融資項目。其一,要用集成的思路做好產業的融合,做到產業的打包、捆綁以及平衡,要有全產業鏈的思維。其二,要解決政府與民爭利和投資者要求零風險、回報太高、太快的矛盾。也要解決退出機制問題。其三,應當用規劃引領項目,而不是用項目引領規劃。政府資金應當放在項目前期,比如規劃、產業選擇時期。其四,PPP并未取代傳統模式,增加了審批程序和成本。其五,要具備PPP所需要的制度環境,即:高度法制化的社會;誠信至上的商業環境;對投資者沒有身份歧視;政府職能界定清晰;政府行為與市場行為的邊界一清二楚;有能讓政府行為長期化的固定機制。
據我在河南所做的調研,我發現,PPP其實已經進入了瓶頸。原因之一是PPP需要進行公私合作,而現在變成了公公合作。其次,中國的PPP模式需要保障穩定,但中國地方政府穩定性太差。另外,政府和市場的邊界不清楚,一些國外市場化的好制度,在中國這種制度環境下未必能發揮很好的作用。
3、特色小鎮的投融資模式應該具備多元化選擇。
我建議,特色小鎮的融資可以進行多元化選擇,如,經營土地與土地融資;發行政府債券;污水處理、生產與生活垃圾處理的PPP模式。要高度重視PPP的證券化,因為它是可以退出的;鼓勵債券、股權、租賃等直接融資的方式;支持通過農村產權制度創新,降低融資成本;鼓勵農民集體資產入股、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建設特色小鎮。
五、特色小鎮面臨的風險:市場化與非市場化的碰撞
1、城市資本下鄉買房、買地、買山川、池塘存在制度性障礙。
目前,城市的各類生產要素已經市場化,都可以自由地進入市場交換。但是,農村的土地等生產要素都不能自由進入市場,不能與城市資本按照市場原則對接、合作。同時,農村土地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受益權都不可抵押、擔保融資,也不能轉讓給城里人。銀行貸款和社會投資進入農村存在體制性障礙。《物權法》嚴格限制了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的流轉,與城鎮化進程是背道而馳的。
2、缺乏高端產業發展的商業生態、要素資源。
其一,不同等級的城鎮發展機會不均等:行政資源過度集中到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小城鎮所得甚少。其二,中國的農村和小城鎮缺乏高端要素資源:沒有大學、醫院、科技、創意、金融、文化、體育、評估咨詢、律師、會計師等高質量資源,行政化與市場化需要的資源雙雙缺乏。其三,無形的成本非常高:地緣、血緣等關系要素重于共贏、信用、契約精神、敬業精神、專業精神、業緣關系等。其四,產業的發展與區域市場發育程度、農耕文明、官本位嚴重與否關系密切。
以教育資源為例,歐美其73%的大學都在小城鎮,而中國99%的大學都在大城市。從大城市聘請教師到小城鎮,成本高昂、不現實。所以,中國的特色小鎮缺乏高端產業發展的商業生態和要素資源。
3、鄉鎮發展新產業需要規避一系列風險。
其一,我國農業生產已經進入高成本、高風險階段。資源不足、土地規模小、流轉成本高,城市資本下鄉風險大。比如,我要做一個農業綜合體,至少一萬畝,那么,在所有投資開始之前,就要先交納幾千萬的土地流轉金。除非有一些特色,再加上三產融合,否則種什么都掙不到錢。其二,無法讓農民分享發展成果。很多工商資本下鄉過程中,往往以農業的名義大規模圈地,最終卻改變土地用途進行商業開發,使農民遭受排擠。其三,把城市病帶到農村。不適當的開發和生產方式破壞鄉村的生態:鄉村觀光體驗游帶來游客的同時,也留下生活和工業垃圾,破壞了農村原生態的環境。其四,污染垃圾如何處理,是特色小鎮能否成功的關鍵。農村新產業帶來的垃圾處理、污水處理是一個真正的難題。如果能給特色小鎮提供一個全套的系統化的生活和生產垃圾解決方案,提供相對獨立的新能源供應,這可能是中國最需要的。
六、特色小鎮建設要關注中央的政策導向
目前,中央的政策導向鼓勵特色小鎮建設向市場化方向和支持改革創新的方向逐步邁進。國家出臺了很多特色小鎮建設的支柱性政策,在眾多政策的指導下,財政部、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林業局和文化部都積極響應,分別支持建設相應的特色小鎮。
我建議,有前瞻性的企業可以購買幾處荒山。我曾經到山西考察,許多煤老板買下整個山溝,用山溝養名馬,還利用一整座山做窯洞、民宿,這種利用荒山打造特色產業的做法非常具有前瞻性。
在貴州一個縣,有位老板也買了一座山,建了一條護山河,然后將山用鐵絲網全部罩起來,用于養殖純綠色肉鴿,直供深圳和香港。目前,肉鴿銷量非常好。
國家政策和國務院中共中央的文件,鼓勵民營資本在不破壞小城鎮環境的情況下進入醫療、養料、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這和以前的政策非常不同。農村的基礎設施非常耗資,企業在決定投資前一定要先了解當地基礎設施怎么樣。另外,我建議大家高度關注集體財產的確權賦能問題。目前,這一政策正在全國139個鄉鎮進行大范圍的探索,明年將有重大的突破。農民可以把自己擁有的承包的東西賣了,這樣,企業與農民合資的話就降低了土地成本,企業在集體建設用地上也可以建特色小鎮了。
七、特色小鎮的基礎是產業
1、特色小鎮的產業選擇要擇優避劣。
在城市群內部,交通網絡化背景下,要利用大城市的消費、要素外溢功能:一是發展對高質量要素資源依賴性強的科技創新型、高端引領型產業。二是發展一批服務于城市人的吃喝玩樂型特色小鎮。三是建設文教小鎮。
在中西部地區、城市群之外的地方,建設以鄉村旅游、民間文化、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特色種植+文旅、特色養植+文旅、民宿經濟為主的特色小鎮,避免建設高科技之類的小鎮。舉個例子,在廣西做飛行小鎮,飛機如何維修是一個很大障礙,僅憑這一點就根本做不成。所以,很多特色小鎮建設的劣勢在投資之前一定要考慮到。
同樣,在山水、海島景區等資源優勢周邊區域,可以發展娛樂小鎮、體育運動小鎮、養生、養老、休閑、健康特色小鎮;在建筑有特色的古村、古鎮、古街道可以依托古建筑發展民宿,傳承村落及建筑文化;在傳統工礦區可以利用廢棄的工礦發展工業文明遺址公園。
2、要警惕特色小鎮的低水平模仿復制以及數量擴張。
目前,各地在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的特色小鎮產業上又開始了新一輪的低水平重復、規模化復制,如康養小鎮、民宿、滑雪、運動小鎮、演藝小鎮。地方政府標準化的指標、大一統的政策、量化的投資要求、格式化的建設標準,都在抹平差別化和特色。
典型的案例是,吉林人把中國最好的藥材——人參,通過拼數量、拼價格,最終賣成了蘿卜價;云南人把近幾年才從南美進口的極為珍貴的瑪卡,在求數量、拼價格的過程中,也賣到了土豆價。
3、選擇什么產業要根據產業地圖看其產業生態。
我國各種產業生態都有相應的分布地域。另外,選擇什么產業要根據當地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進行考量。就民營企業發展環境而言,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分布為:浙江138家,江蘇91家,其次為山東、河南、湖北、河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浙江企業占了三分之一。選擇產業時要看當地長出多少不錯的民營企業,政策環境對民營企業的投資發展影響很大。個別地方的干部鼓動農民背后要價,導致企業做不成。浙江在很多方面取得的成績關鍵在于浙江的市場化程度最高。
4、新產業、新業態需要新的經營模式,特色小鎮需要創新。
我們研究特色小鎮產業發現一個共同點,傳統的產業都在走下坡路,所以,特色小鎮需要創新,如影視劇從以往靠播出平臺和品牌效應,到只拍觀眾想看的;在線音樂廣告的精準投放;藝術品市場服裝設計以大數據決定成敗;電子游戲讓玩家參與創作。用大數據了解不同群體對文化產品的消費方式。這些都屬于產業的創新范疇。
具體來講,IPO搞小鎮、籃球場之類早就過時了,要搞滑翔傘、潛水、探險、攀援等非傳統運動;文創特色小鎮搞情景演出也過時了,現在要搞電競、游戲之類。所以,要深入研究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才能競爭。
迪士尼公司,在東京的樂園重游率達87%,中國80%的景點重游點只有1%,所以中國的景點盈利只有一個辦法,“一次性割肉割個夠,門票殺人”,這點特別可怕。日本的景點有的不要票,看重的是重游率,這些都值得我們國家借鑒。
5、要實現多產業融合發展,最終實現盈利。
非工業類特色小鎮,以康養、田園綜合體、民宿、旅游、文化為主題的小鎮,單純做任何一個產業,投資收益都難以實現。不同的產業,由于產品基因不同、服務領域不同、業務布局不同、產品周期不同、盈利模式不同,各自碎片化的經營均難以盈利。
另外,協調整合創新是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的關鍵。美國創投界有一個專門的說法叫“復雜協調的創新模式”,即通過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角,把散落各處的碎片重新整合,變成滿足市場需要的新東西,如特斯拉。
產業組合很重要,互補共生很重要,商業模式集成也很重要。特色小鎮想賺錢或者想生存,融合這一關必須破,融合破不了最好別做。
專家點評
秦佑國:“特色”是建設特色小鎮的核心
城市化委員會建筑產業現代化專委會專家顧問、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我很贊同喬潤令主任的報告:既從各方面講了特色小鎮的實施,又分析了特色小鎮的風險。所以,對于特色小鎮投資需謹慎。
2000年,同濟大學《時代建筑》曾與我聯系,說到上海市準備在郊區搞九個小鎮,十七年過去了,只有江南古鎮朱家角成功了。
2003年,我講了“人多地少”的再思考,其中一點是“人均GDP空間分布的梯度”問題,對于我國城市人均GDP,城市中心和郊區差距太大,這就意味著在這中間有很大的發展空間。1998年,國家倡導“退耕還湖”“退田還林”,我想,與其政府出錢讓農民在地里種樹,還不如允許城里人下鄉買地住家,并立法規定綠化率,其綠化生態效果比農民種樹不會差。政府直接出錢補貼農民種樹,這屬于公益性質。而城里人下鄉住房種樹是生活消費,帶動農民就業、農村發展。像這些做法,如果沒有相應的監管制度,效果很難保證。
我參與海淀西山地區的規劃時,制定的方案全部都是利用山前坡地、荒地,最后開發商等方面表示不解、不同意,還是偏好優勢地塊。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老工業區用地、甚至垃圾堆積處理的地方都是可以利用的地塊。以柏林為例,一塊工業廢棄地零地價招標,但是要求中標者必須處理好該地的污染問題,達到治理標準。
今天這個話題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而且在我國中產階級群體已經很龐大的前提下,也有現實的必要性。與日本、歐洲相比,我國土地利用面積并不緊張,但是我國當下住宅用地緊張是事實。而浙江省能發展得很好,其實就是因為其市場化氛圍強,加之政府信譽高,很多方面非常適合生產力的發展。
我國現行憲法規定農村土地屬集體所有,其很難像城市土地一樣流轉,這是發展特色小鎮中最難突破的限制。而某些基層政府又缺乏信譽,用地沒有安全保障。
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最直接的表現之一是我國居民大部分居住在高層住宅,甚至某些鄉鎮都進入了“高層住宅”時代,這樣一來,又面臨公共服務不足的問題。要解決最核心的土地問題,既需要政府樹立信譽,又需要立法規范誠信。
特色,正如喬主任所說,就是差異性。一個城市的特色,從外部來看是“可識別性”,也表現在差異性上,但最重要的是“內部認同性”,也就是說城市內部的人對該城市的自然因素與人文因素的“認同感”。傳統城市正因為有很強的“內部認同性”,從而具有“外部可識別性”,有很強的城市特色。
在歐洲許多傳統城市都能看到整齊劃一的紅色屋頂的房子。這并非政府規劃部門強制規劃的,是幾百年的“內部認同”形成的效果。相比而言,國內許多城市大部分的建筑是最近幾十年才建成的,如果城市內部的人對自己城市沒有認同感,每個領導和業主都要求自己的房子與眾不同,過分要求“多樣化”,不考慮自身的文化歷史、地理氣候、山川形態、民風民俗等因素,喪失了“內部認同性”,也就失去了外部的“可識別性”,沒有了城市的特色,總體看來“千城一面”。中國城市“千城一面”癥結之所在,是各個城市在雜亂的面貌下,喪失了各自的特色。建設特色小鎮需要帶著文化和審美,這樣才能做出特色。
一座城市長久以來形成的自然的東西,是大自然億萬年鬼斧神工形成的,不屬于當地居民或某一任官員,這個城市的居民不僅要認知、認同,還要有敬畏之心,不應隨著現代化建設的推進和政府官員的變遷而改變,更不能破壞。
總結起來,特色小鎮要避免:第一,一哄而上,最后“產能過剩”;第二,急功近利,期望短期回報,沒有長久打算和耐心;第三,思路、模式等雷同,相互抄襲,沒有特色;第四,在遠離城市的地方掀起新一輪房地產熱潮,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投資大、建設難,住房無人購買。特色小鎮要建出“特色”:第一,想到他人之想不到(創意);第二,敢為他人之不敢為(風險);第三,能做他人之不能做(實施);第四,高品質、精致性、有文化。
嘉賓互動
問:關于特色小鎮,有沒有教育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案例,或者您有什么樣的思考?
喬潤令:特色小鎮在這方面,包括浙江省,還沒有一個做得比較好的成功案例。這不像歐美國家,許多小鎮本身就是特色小鎮,因為中國的教育資源都不在鄉鎮,所以我建議在城市群內分享內部資源。在中國,民營資本進入正規教育很難。在北京的周邊地方,有很多做教育特色小鎮的空間。現在北京民營教育資源過剩,大量教育機構倒閉,資源閑置。將這些資源利用起來,搞一個類似的特色小鎮,就在校園里頭,把文化加進去,把培訓或者教育類似的東西加入,搞出一些特色,我覺得還是有希望。但是遠離大城市的地方,沒有資源,不宜搞教育。
問: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像劍橋、牛津等地,都是先有一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然后慢慢擴張形成,我覺得這實際上是以人物為中心形成的。中國也有鄉賢,與當地結合,他們可以承擔一個區域的文化藝術,用文教來驅動一個地方的發展。如何讓人回到鄉野,支撐和沉淀出一個真正的小鎮。全國有沒有這樣的先例——以人為中心、以文教為特色來驅動一個地方的發展,同時兼有一些產業?
喬潤令:這個命題非常有價值。中國現在不講情懷,是非公益文化為主的階段。做這個事情道理上沒問題,但是很容易發現到處碰壁,獲得的支持比較少。這個問題已經探討過,甚至做過:有人試圖以傳統書院的形式建設特色小鎮,還有周易小鎮……創意都非常多。但是這種東西我們甚至會清楚看到其敗落和結束。以教育為特色建設小鎮,生源會成為一個大問題:現在的年輕人看重應試教育,需要領取畢業證,而教育要想盈利需要發放畢業證;沒畢業證的屬于職業技能培訓。我們這是一種鄉賢、一種文化、一種情懷的培訓,現在我還沒發現這種情況能夠成立,沒人做,也做不了,這是很殘酷的。我們如果在遠離居民區的自然原生態地區建設書院,我也得出結論——基本上不行。對于這種情況,可能連政府領導都不支持,因為沒有社會條件支撐。所以說,我覺得這是一個發展階段的問題。
秦佑國:至于說能不能把大學或者是重要的學校辦到郊區,當年清華的位置也屬于郊區。像美國一些知名大學也有的在郊區。剛才喬主任所說的“發展階段”非常重要。美國出現這種情況因為這些大學屬于私立大學,當中國對少數富人開征高額稅收,同時又對慈善事業者減免稅收的時候,中國就能突破這個發展階段了,也能實現。我再補充一點,所謂特色就是要有區別,烏鎮不掛紅燈籠,這就是差別,江南多少小鎮,唯獨它不掛紅燈籠,而近幾年這么多重要的會議都在烏鎮舉行。這也會對我們建設特色小鎮有所啟發。
問:我們對特色小鎮的理解可以歸納為三個數字——三、二、六:三是指無特色不小鎮、無產業不小鎮、無人流不小鎮;二是指特色小鎮的發展需要兩個引擎——產業引擎和文化引擎;六是指特色小鎮建設的六個階段——頂層設計、投融資、產業建設、小鎮的建設以及產業的植入、運營管理和品牌的提升。這是我們對特色小鎮的一些理解和認識,希望喬主任和在座的嘉賓給我們作指點。
喬潤令:我今天講了一個小時,我一直沒講什么是特色小鎮、什么不是特色小鎮。我堅決反對特色小鎮搞國家標準,也堅決反對特色小鎮搞省級標準,一旦有了標準就沒有了特色。千城一面的原因就是有標準,一旦有了標準答案,行政化主導下的一定是“萬鎮一面”,特別可怕。特色小鎮絕對不能搞這一套。我認為特色小鎮一定是多元化的,千萬不要給它戴帽子,沒有標準答案,有了標準答案就不是特色小鎮了。
問:現在有據可查的特色小鎮的建設目標應該能超過5000個了,包括各省和各部委的數據,甚至有的企業家放言要在幾年內建設一百個特色小鎮。在這種建設特色小鎮一哄而上的形勢下,請喬主任發表下意見,讓大家理性對待。
喬潤令:這屬于體制問題,不是個人的問題。我們在研究過程中也發現這個問題了:國家政策一支持,很容易過剩。這種情況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已有7起,不新鮮。這是由市場化不足造成的,如果完全實現市場化,結局一定是多元化。所以說我們期待市場化主導。這次關于特色小鎮的建設,國家極力避免政府主導:國家發改委下發的文件既不提審批,也不提支持,包括“千鎮千企”也是靠自己做,完全和過去不一樣,全部是市場化,國家發改委不參與。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下一步怎么解決,制度要調整,如果制度不調整三年內特色小鎮一定過剩。現在我們看,光伏過剩、風能過剩、生物制電過剩,都是體制原因。國家支持,本身沒問題,但是國家一支持,全國各地一哄而上,就很可怕了,這需要國家慢慢調整制度和政策。
金錫順:高標準、高要求,秉持工匠精神建設特色小鎮
馬奈草地創始人、北京馬奈國際商務會所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城市化委員會委員
雖然時間不早了,我還是要感謝各位的光臨。此次與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聯合舉辦的城市化茶話活動暨城市思想者沙龍達到了預期效果。
對于今天喬潤令主任的演講,非常精彩,我很有感觸。已經開發過四季青這個項目,作為過來人,我愿意向大家分享我的經驗。
剛才喬主任也已經指出,農村產權制度會的硬性規定會導致很多問題,我當年也遇到過這種問題,地方的很多人為因素容易形成干擾。我之前做項目的時候,一直和村、鎮領導甚至區領導接觸,中間也有喜有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某些地方領導,進度因人而異,使得我的項目落實一波三折,直到最后遇到一位開明的領導,順利溝通,項目才得以最終突破。很幸運,今天這個項目獲得了大家很高的認可度,并得到了很多大企業的青睞,展現了它的價值。
當年我提煉出一個主題,堅定地做閱讀社區的特色項目,獲得了很多政府部門的配合,并最終成為北京市的試點項目。同樣道理,特色小鎮的建設和打造也是如此,雖然任重道遠,但是有國家的支持,只要堅定信念和信心,做出特色,前景可觀。
另外,建設特色小鎮,要秉持工匠精神,不能做機會主義者,同時還要整合各方資源共同推進。在落實項目的時候,我們還要高標準、高要求,即使執行時打折,結果依然會很好。
今天喬主任已經講了很多,但是“激發思考不代替思考”,我們今天不作任何結論。
我們的城市思想者和特色小鎮的主題沙龍還會繼續,希望大家繼續關注我們這個主題,繼續參與,為我們的城市建設竭盡我們的綿薄之力。我代表馬奈草地的所有會員再次感謝城市化委員會蔡義鴻秘書長,感謝喬主任,感謝王忠明主任,感謝在座的每一位參會來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