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廣州市積分制入戶網上申請已經結束。廣州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將根據在廣州市繳納社會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時間長短確定4500個入戶人員名單,并于11月下旬向社會公示。此次網上申報期間,注冊人數達3.3萬人,共有7600余人正式提交申請,其中6800余人已經通過預審,申請人來自北京、上海、天津等30個省、市、自治區,來自廣東的占總人數的54.74%。
取消農業與非農戶口界限,破題城鄉二元壁壘;特大城市可積分落戶,多地將出臺相應政策;調整戶口遷移政策,引導人口“梯度轉移”;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促進政策精準有效;充分尊重農業轉移人口意愿,力保合法權益……去年,備受關注的中國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得以面世,這次戶籍制度改革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廣、措施之實是前所未有的。而積分落戶制度作為戶籍制度改革的過渡措施,旨在解決人戶分離的問題,是適合當前城鎮化現狀的創新舉措。事實上,廣東各級一直在探索打破戶籍堅冰的辦法,2010年廣東省政府便出臺《農民工積分制入戶城鎮工作的指導意見》,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工及其隨遷人員通過積分制入戶城鎮、融入城鎮:原則上積滿60分便可申請。對于廣州這一特大城市而言,積分入戶制度的探索更是重要。根據2014年廣州市政府印發的《廣州市積分制入戶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廣州積分制入戶政策有效期為2年,所以2015年的積分入戶廣州政策與2014年基本一樣——拼社保不拼積分。2015年積分制入戶的積分指標設有“文化程度”、“技術能力”、“職業資格或職業工種”、“社會服務”、“納稅”5個項目,只要在5個積分指標中累計總積分達到60分即可申請入戶廣州。
北、上、廣、深,承載了無數人的夢想和希望。大門打開,肯定會吸引大量人口進入;大門關上,又產生不平等。這其中的關鍵問題,是公共資源如何均衡分配,城市功能怎樣取舍。因此,特大城市一方面應該控制人口規模,另一方面也應該滿足常住外來人口的落戶訴求。城市運行是一個供應、服務的綜合體,各個工種之間理應唇齒相存、彼此依靠。“積分落戶”的門檻設定,首先要考慮引進人口的平衡性和多樣性,既要鼓勵高端人才入戶,也要給普通勞動者以希望。根據廣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緊缺人才的實際情況,2015年度《廣州市積分職業資格及職業工種目錄》進行了進一步修訂,職業工種目錄增加了投遞員、垃圾清運工、孤殘兒童護理員等24項,積分職業工種達122項,職業(執業)資格目錄有51項。融入廣州、成為新廣州人,未必可一步到位,但可逐漸實現,積分入戶已被證明為最佳的融入方式,新制度能給出一種公平、透明的制度設計,而不是純靠單位給指標,這無疑是巨大的創新。
積分入戶對于外來人員而言是希望,然而,并不是每一個外來人員都能順利、快速獲得入戶名額。對于未能獲得入戶名額的新廣州人,有必要進行合理的保障,也讓其有機會分享社會的公共資源。廣州市政府14日出臺《來穗務工人員申請承租市本級公共租賃住房實施細則(試行)》,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外來務工人員可申請公租房。廣州市計劃按公租房年度供應總量10%左右,每年可向來穗務工人員提供公租房約600套。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他們在為城市現代化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同時,自身的權益卻未得到有力保障。“付出與獲得”雙向度與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平衡,將挫傷該社會群體創造財富的積極性。正因此,大刀闊斧的戶籍制度改革應在相應的配套機制下落于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