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城管與小販,6月15日,江蘇南京市鼓樓區龍蟠里發生了一起沖突:一個西瓜攤點的幾百斤西瓜被砸得稀巴爛,萬萬沒想到,砸西瓜的正是西瓜攤攤主們。據警方執法記錄儀和事發地監控卻顯示,城管人員為了疏通被西瓜攤堵塞的交通,用執法車轉運西瓜,攤販們卻自己將西瓜往地上砸,甚至不斷用西瓜砸城管人員。這早已不是城管與小販間第一次上演反轉劇情了,真相往往比想象中復雜得多,而我們力所能及的是,在為道德站隊前,多謝理性思考?!?/p>
一、蹩腳的比喻
近年來,城管與攤販的沖突與日俱增,且始終處于社會輿論的風頭浪尖。多數人將城管執法沖突或者街頭暴力的根源歸結為市長的“面子”和小販的“肚子”的對抗上,包括諸多著名專家學者在內。例如,人民論壇記者王慧在《暴力怪圈考驗城管智慧》(《人民論壇》2006年第10期)一文中,采訪了多位著名學者,他們的觀點就是城管應該給窮人以生路、執法應保障人權,近十年過去了,這些觀點在社會上和學界依然盛行。
面子和肚子究竟是什么呢?所謂面子,就是領導的面子,就是領導對潔凈城市靚麗形象的要求;所謂肚子,就是小攤販的肚子,就是底層弱勢群體或者窮人的生存權和保障權。這個比喻頗具道德色彩,可以轉述如下,領導要面子,不就是要形象工程嘛,為此,城市管理就可以不顧底層老百姓的死活了。這個比喻因為具有強烈的道德色彩,在社會上也具有了一定的鼓動性。然而,筆者不得不說,這個比喻很蹩腳,很不恰當,很具有誤導性;它混淆了道德與法律、公益與私利。
城市管理的目的是提供公共秩序、保障公共福利,而不是任何人的面子所能涵蓋的??峙氯魏我粋€市長的面子都不足以產生一個部門、創設幾千執法隊員、數萬環衛工人。因而,需要明確的是,城市管理部門的誕生是社會大眾的需要,是公共利益的需求。
一個人不能因為貧窮而去偷盜、搶劫,也不能因此去侵占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在法律的范圍內生活,任何人都不例外,這本應是一個基本共識,然而,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卻出現了混亂,它充分地體現在“面子與肚子”的蹩腳比喻上。混亂來自于誤解和利益分裂,下面先談談被許多好心人誤解的小販。
二、攤販是窮人嗎?
城市的小販有許多,其中的大多數都是在市民和城管部門認可的時段和地段內、正規營生的(例如固定區域的早市攤點),真正需要城管部門動手管理的是那些違規經營的定點攤販和游販。游販通常賣些小東西,流動性大,城管一來,他就走了,到處打“游擊戰”,這類攤販相對來說比較好管理,不容易起沖突,但是難以根治,也沒有根治的必要。那些故意占道經營或出店經營的定點攤販是城管最為頭疼的管理對象,城管來了,他們也不走,很不配合工作,甚至耍橫斗狠。不明就里的圍觀群眾往往能夠被他們動員起來圍攻城管,這時城管要么落荒而走,要么報警求助,執法效果和公共形象極差。更為嚴重的是,某些攤販形成了一定的幫派,例如少數民族群體、老鄉群體、灰黑群體??蜌獾臅r候,他們會將攤子規矩地擺放一下,不客氣的時候,還可能明里或暗里將城管教訓一頓。
小販是窮人或者弱勢群體嗎?這個問題非常值得認真探討。小販群體通常來自于城市非正規就業群體、城市退休人員、外地農民、少數民族,其中真正屬于低收入群體或者弱勢群體的比例有多大呢?據江岸區一線執法的城管隊員說,不占20%。一線執法人員整天在固定的轄區或街道走動,對轄區內攤販比較熟悉,這個判斷是可信的。所以,籠統地講小販是窮人弱勢群體或者富人強勢群體,都是不對的,應該分開看。
然而,處于繁華地段、人口密集區或學校周邊那些手機貼膜的、賣雞蛋灌餅的、煎餅果子和水果的攤販,月純收入都在萬元以上,遠高于一般市民和大學文科教授。也就是說,大部分攤販的收入并不低,說他們是窮人或弱勢群體不符合現實。說實話,筆者近幾年在農村調研發現,農村的富人或上層人基本上都是在城市做小生意的人,小攤販是其中的主體。
如果你真的關心弱勢群體,請去關注為了城市整潔而整天辛苦工作、收入待遇差、地位低下的環衛工人吧,他們有的身殘志堅、有的家庭破碎,大部分是城市的低保戶,而且絕大多數是來自于農村的婦女,更加值得社會的關注和幫扶。
事實上,城管執法時并非沒有考慮攤販中的弱勢群體,如江岸區某直屬中隊前隊長(女)曾提出分類治理攤販的方法,她告訴筆者:“圍觀群眾往往對城管驅趕攤販有不同意見,說,‘他們多可憐,就放過他們吧。’我就對所管轄區的攤販做了調查,哪些是真正的窮人,哪些是消磨時光的,尋求暴利的都做了區分,真正的窮人我們聯系社區予以解決、幫助他們找便宜的門面房;針對其他攤販就勸導他們進店經營,如若不聽勸告,只好強制取締,對那些不明就里的圍觀群眾就說‘他們家里有多少房、多少地,收入有多少,比你還強’,圍觀群眾就沒什么好講的了?!睂嵺`證明,分類治理效果不錯,獲得了社區和商販的支持,這個方法到現在仍不過時。
三、道德和利益分裂的社會
現代人,凡是涉及到個人的利益,就喜談權利,凡是涉及公共的利益和秩序,卻往往會大談道德。自我和社會的分裂導致城管認知中的混亂。
假設你上班出行的道路上擺滿了攤點,假設你所在小區的花園被賣菠蘿的、賣羊肉串的、賣茶葉蛋的小販占據,假設你家樓下就是夜市大排檔,整晚煙霧彌漫、吵鬧不斷,那么,你上下班就要經過路面黏稠的街道,你所在的小區花園將遍布垃圾,你和家人還要常年忍受油煙、噪音的污染。假如你有選擇權,你選擇忍受還是選擇投訴?
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會去投訴,要求城管前來執法,包括那些持“面子、肚子”論的學者、評論人或媒體記者。此時,你會發現“市長的面子和小販的肚子”是個假比喻,發現城市管理沖突的根源是大多數人對公共秩序和公共福利的要求與少數人對違法經營利益的追求之間的對抗。
當然,也可能出現這樣的情形:你今天因為買菜方便,看到城管驅趕菜農而罵城管“多管閑事”,明天卻因為送孩子上學被菜農擠的水泄不通、耽誤了上課時間,又罵城管“吃閑飯、不管事”。城管到底是管還是不管?城管是以你的意志為轉移,還是以公眾利益為準則?個體的利益分裂和社會群體的利益分裂造成城管執法合法性的缺失。
揭露以上的現實,未免有點冷酷,甚至會受到攤販或公眾的辱罵。但,建立在虛妄、假象和想象之上的道德、意見更加可怕、殘酷。
這個社會足夠復雜,城市管理的本質遠非一個蹩腳的比喻能傳達。那些為了經濟利益、道德泄憤、隨大流、迎合大眾的,缺乏獨立思考的、故意擴大城管攤販沖突、抹黑城管形象的人和媒體,只會使這個社會更加混亂、迷茫和戾氣。
我們愿意幫助弱者,前提是要區分弱者;我們需要展示道德,前提是要將道德放在理性的基礎上。當社會陷入悲情,喪失了理性思考,那么,我們所頌揚的道德就會變成殘酷的利劍刺傷公共組織、刺裂公共利益。
因而,我們呼吁理性社會的到來,也呼吁大眾理性地看待城管等公共事務的治理,積極參與、理性評價才能真正促進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