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長達一年的寒冬之后,房地產市場終于收獲了“紅5月”。國家統計局6月18日發布5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5月份住宅銷量創年內新高,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漲幅比上月擴大0.7%,上漲原因主要得益于一線城市住宅價格的普漲。而根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近日發布的《全國35個重點城市房價收入比排行榜(2014)》,顯示深圳一個處于平均收入水平的家庭,要買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得不吃不喝20.2年,遙遙領先于北上廣的14.5年、11.9年和11.8年。
以往一線城市漲,二三線城市跟著漲,一線城市跌,二三線城市跟著跌的情況沒有出現,取而代之的是一線城市回漲,二三線城市繼續跌。這樣的狀況不過是因為,一線城市的房子開始顯現出除了居住之外的潛在投資價值,而二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基本上仍然只具有居住價值而已。最典型的例子仍然是深圳,深圳的房價收入比從2012年的12.9一躍到了2014年的20.2,正是隨著互聯網+和創客風潮的興起,深圳這所沉寂多時的改革之城突然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和驚人的生長勢頭,而恰巧這兩年深圳的地幾乎賣光了。所以,深圳從今年4月以來房價飆升的邏輯其實很簡單———“這個城市未來的發展潛力很大,而房子買少見少,我要趕緊買一套”——— 無論是純粹自住,或是為了他日的奇貨可居。
實際上,房價的分裂狀況顯示的恰恰是中國城市發展的割裂。在中國,一線城市和二三四線城市,幾乎猶如兩個時代,一線城市在某些方面已經逐漸接近發達的國際大都市,而部分偏遠地區的小城市還停留在上個世紀。一線城市擁有的公共服務、教育醫療資源,甚至價值認同和文化藝術消費,都是小城市所沒有的。對于發達國家城市間的房價差距,當然也有投資價值大小的問題,但城市之間的差距不過是大和小,而在某些方面中國城市之間的差距是有和沒有。中國的資源大量地向一線城市聚集,從資金、產業到人才,說是汲取小城市的養分也不為過,這樣的大城市是畸形的,這樣的小城市也是畸形的。這種畸形的發展投射在房價上,就是一撮盲目瘋漲的泡沫已經破了,而資源聚集的“泡沫”還在生長。所以,在小城市里能買一套房的錢在大城市里只能買一張床的位置,即便如此,為了這些資源為了這些機會為了不同的社會環境,還是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往大城市跑,大城市會越來越擁擠,而大城床小城房的現象會越來越嚴重。
大城床小城房,一線城市在房價上甩開其他城市獨自上漲,可能會成為一種長期現象。如果資源聚集的方向和方式一如既往,小城市無法自行給養健全發展,越來越擁擠的一線城市,面臨的可不只是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買得起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