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共同確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4個城市開展劃定城市開發邊界試點工作。目前,試點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相關劃界原則和方法已基本確定,下一步將爭取全國600多個城市最終都能夠把開發邊界劃定下來。
“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依法依規做好耕地占補平衡,規范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耕地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彰顯了中央堅決守住耕地紅線和基本農田紅線的決心。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實有耕地20.27億畝,但扣除難以穩定利用、重中度污染及沉降塌陷等耕地,實際能夠長期穩定利用的也就18億畝多。與此同時,還有一個必須正視的現實挑戰,那就是目前我國一些城市規劃建設用地與優質耕地重疊度高,大中城市周邊有不少優質耕地未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城市發展占用優質耕地的現象比較突出。因此,必須盡快劃定城市開發邊界,遏制城市無極限向外擴張。由此確立的城市開發邊界紅線,連同基本農田數量紅線和生態紅線,將成為未來耕地保護和城市發展不可逾越的“三條紅線”。
近20年來,我國土地城鎮化明顯快于人口城鎮化,各地“攤大餅”式發展趨勢明顯。即便是有耕地占補平衡這一補救政策,但不少地方在耕地占補平衡中占多補少、占優補劣、占近補遠、占水田補旱地;一些地方重數量輕質量,圈占城邊高產農田,又到遠處建農田,導致耕地質量出現虧空。這是我國耕地保護面臨的嚴峻形勢,倘若不及時劃定城市開發邊界,那么城鎮周邊的耕地很有可能被鋼筋水泥一圈一圈“吃掉”,并且不要忘記這些耕地多是長期形成的高產田。正是基于這樣清醒的認識,2013年底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明確應對城市自身增長作出限制,強調“不是每個城鎮都要長成巨人”,并將城市規劃由擴張性規劃向限定城市邊界規劃轉變。隨后,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部決定從大城市開始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和永久基本農田,并逐步擴展到全國600個城市。
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即根據地形地貌、自然生態、環境容量和基本農田等因素劃定的、可進行城市開發和禁止進行城市開發建設區域的空間界限。簡單說,就是允許城市建設用地擴展的最大邊界。這是一項對地方政府影響比較大的決策。“城市開發邊界”一旦劃定,城市規模即形成了物理意義上的邊界,對于超出邊界的用地,作為全國土地工作和新增建設用地的主管部門,國土資源部將不予審批。這意味著對地方政府十分熟悉的“土地換發展”模式,將被終結。這是城市轉型發展、提高城鎮化質量必須作出的選擇,既可以倒逼城市集約用地,避免城市邊界無序蔓延、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給生態和社會治理帶來的巨大壓力;又可以保護耕地,把山水自然、自然生態這樣一些自然本底守住,對于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重大。從一定意義上說,把城市開發邊界明確下來,會成為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一個新動力。
無論是為耕地保護考慮,還是城市轉型發展所需,抑或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城市發展都不能繼續“攤大餅”了。未來,城市建設必須跳出去,搞串聯式、組團式、衛星城式發展,這不僅可以提高城市發展質量,還能有效遏制“大城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