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協六屆一次會議大會發言現場,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認真聽完26名政協委員的現場發言后提出,“新建的城市怎么就總淹呢?那天我到布吉(視察水澇),這么一個交叉路口,你中間下一兩個水篦子,不就解決了嗎?———城市管理的水平還是有很大差距!”馬興瑞現場批評,布吉水澇水深有五六十厘米,一淹兩三小時堵住路口,這么嚴重都沒列入改造項目,“進一步說明我們官氣十足。”(5月30日《晶報》)
作為新建城市,深圳市沒有歷史欠賬,市政建設本應該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城市一旦遇到大雨就水漫金山,城市內澇如此嚴重。
是的,與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相比,埋在地下的管網工程確實不顯眼;與立竿見影的形象工程相比,地下管網的社會效益顯現比較慢。但是政府沒有理由忽視地下管網建設。法國作家雨果說,“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關于城市下水道,臺灣作家龍應臺曾經這樣說過:“檢驗一個城市是否發達,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個小時,因為它或許有錢建造高樓大廈,卻還沒有心力來發展下水道,高樓大廈看得見,下水道看不見。你要等一場大雨才能看出它的真面目來。”
現代城市的房子越蓋越高,馬路越修越漂亮,但是城市地下管網建設嚴重滯后。近年來,一些地方暴雨頻發,固然有天公不作美的自然因素,但是每逢暴雨,城市看海、汽車拋錨、馬路上捕魚的場景就會重演,廣州去年還發生了一家七口在涵洞積水中溺亡的悲劇。
面對暴雨淹城的質疑,一些城市往往以“暴雨多少年一遇”為城市地下管網建設缺陷辯解。前幾年一場大雨讓南京成為一片澤國。對此,南京市住建委主任周金良表示,排澇防汛設施不能以極端天氣的表現來檢驗,而是要通過科學的標準、辦法來檢驗,南京的排水管道設計符合國家規范。城市地下管網設施不能應對暴雨襲擊,職能部門負責人還以“國家規范”來推卸責任,顯然沒有說服力。某些官員只想著城市的面子,罔顧城市的“里子”,熱衷于打造奪人眼球的形象工程,而不想著把納稅人的錢用來投資實實在在的地下排水設施、良心工程。政府部門選擇性作為,如何讓人信服?
前不久,有消息說,武漢因為地鐵施工,清末鋪設的水管退役,但百年前鋪設的水管使用到今天,從未爆管,我們現在的下水道為何常常爆管、堵塞,城市逢雨必淹?這實在是一個沉重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