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鹽田區人均高爾夫球場面積是其人均社區公園面積的8倍,福田區社區公園面積總和不及深圳高爾夫俱樂部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或許,沒有哪座城市能夠在高爾夫球場的面積上跟深圳匹敵。記者調查發現,由于城市規劃“失控”留下的歷史欠賬,深圳高爾夫球場遍地開花,成為深圳城市發展難以繞過的坎。(8月24日 新華網)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深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6.7平方米,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未來城市規劃綠地率將達到62.22%。但與之相對應的是,深圳市民人均高爾夫球場面積是人均社區公園面積的上十倍、甚至幾十倍,而“高爾夫球場綠地”,也在城市綠地之列。這意味著,盡管深圳綠化率較高,但真正供市民直接使用的綠地面積,卻被高爾夫球場“占領”了。特別是,深圳高爾夫球場占據市中心,且遍地開花,折射出了城市規劃“貴族化”。
然而,城市規劃“貴族化”,并非是深圳的“專利”。近年來,高爾夫球場備受民意關注,人們除了對高爾夫球場過度擴張、無序發展表示憂慮之外,對其瘋狂侵占土地、破壞生態和掠奪水資源,表示出了更多的憤慨。今年以來,全國許多地方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逾億人受災。而高爾夫產業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對水資源的依賴和貪婪。統計數據稱,北京作為世界上水資源最短缺的城市,將近60家高爾夫球場一年消耗4000萬噸地下水,相當于100萬人的一年生活用水。
高爾夫球場,怎么說也是一種貴族運動,并非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如果成就少數人的貴族運動,以犧牲大多數人的公共利益為代價,那么,這種近乎掠奪式的“休閑”,將是城市的悲哀。一邊是農田龜裂、莊稼枯死,人們生活用水緊缺,一邊卻是城市水資源浪費嚴重。在公眾看來,奢侈用水就是是對有限資源的瘋狂掠奪。需要引起關注的是,出入高爾夫球場的,大多是一些社會高端人士,其中不排除還有公款消費的可能。
可見,規劃“貴族化”,是城市發展的一種錯位。雖然少數人追求奢侈消費,表面上是一種自由,但實際上卻有可能對社會大眾的公共利益造成很大的傷害。因此,在水和綠地資源日益緊缺的當下,對城市規劃進行糾偏,限制高爾夫球場等奢侈產業的膨脹發展,顯得尤為迫切。特別是,城市規劃,首先應立足于城市的科學長遠發展,堅持公共利益至上,突出環境保護的可持續,讓城市資源真正為全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