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4-11 12:43:29
來源:城市化網 作者:葉紫報道 楊初攝影
調研組一行實地考察調研產業園區
近日,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簡稱城市化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城鄉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導小組組長、北京生態農業產業協會書記劉首文、城市化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蔡義鴻、精神文明報社專題部主任楊初、北京智聯城鄉智慧技術研究院沈煬以及吳建國、彭較龍、陳曉宇等一行赴滬杭地區調研我國高新技術發展狀況,并與新型能源、光電、動力和科技融合領域的相關團隊進行了座談。本次調研旨在了解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在各相關領域的創新成果及市場應用情況,探討其在推動相關行業轉型升級中的積極作用。
劉首文與技術人員交流激光工藝流程
在座談會上,新能源、新光電、新動力和新融合團隊的代表分別詳細介紹了各自的創業歷程以及苦盡甘來的創新成果和市場應用前景。
這些團隊的核心成員,分別來自于哈爾濱工業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浙江大學等科技殿堂,他們在學術帶頭人袁家喜、李晶、郭鵬、楊治華、張濤等學術帶頭人的帶領下,以十年磨一劍的執著精神書寫著新時代的創業傳奇。在各個高端科技領域開辟出一條自主創新之路,他們的創業歷程恰似一部中國智造的微縮史詩。
這是一群實實在在的技術大咖,然而,企業經營、市場拓展、商場搏擊對他們來說又是何等的生疏。創業初期的艱辛遠超想象,雖然他們敏銳地捕捉到工業 4.0 時代的脈搏,但面對國際上的科技封鎖、國內競爭環境的內卷不斷,就如同汪洋大海中的一葉扁舟,無助地起伏于波谷之間。
新能源袁家喜在介紹團隊發展情況
"我們掌握的尖端技術不應只停留在論文里。"——新能源領域的高工袁家喜的這句平凡的話語恰他們的初心,更是他們的誓言!他們拋家舍業戰斗在車間里,他們寒冬酷暑吃住在設備旁,五加二,白加黑,終于在高科技的基因里鐫刻下創業成功的密碼。
激光技術專家李晶介紹技術要點
正當他們要輕舒一口氣的時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20年,一場始料未及的疫情撲面而來。這葉扁舟將出波谷又遇橫風。生產無法進行,市場再無微瀾。人吃馬喂,入不敷出。此時的他們又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刻。怎么辦?“進退維谷日,別有洞天時!”李晶,這個光電戰線文弱的年輕女工程師第一個站出來,她毅然賣掉了自家的住房,全家異地,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給年邁的父母,擁別他鄉親愛的丈夫,索性帶領她的團隊把自己禁閉在廠房,專心科研。三年疫情,多少人心灰意冷,多少人自暴自棄,而他們卻淬火成鋼,創新突圍!
哈工大材料學院楊治華教授講述新材料與激光技術應用前景
疫情過后,百業待興,恰如早春二月,乍暖還寒。長期專注科研的他們,忽然發現千辛萬苦獲得的訂單數量突然斷崖般下降。怎么回事?單純懵懂的他們茫然無措。原來,國際上的“專利圍剿”和合作代加工伙伴的暗地背叛剽竊聯袂逆襲而至。這時候,當地政府站了出來,給他們最優惠的政策、最漂亮的園區、最溫暖的關懷、最堅定的支持,有力地助他們再次破繭重生!這場生死較量的背后是政府的鼎力相扶、是團隊深厚的技術沉淀。這,就是破局者的戰略抉擇!
輕量材料專家郭鵬介紹了他們新動力領域的團隊堅持以全球碳中和目標為使命的驅動下,以新動力電動化轉型為戰場奮戰在交通運輸戰線,從以技術突破、創新引領綠色物流新時代,到模式創新破解行業痛點,直至從國內標桿到國際示范,輸出中國方案布局全球,以夢為馬,開拓中國在全球綠色經濟競爭新局面。
十年風雨,十年長歌。這些團隊在各自的領域中砥礪前行。五十余項專利、近十項認證以及無數客戶的贊許為他們照亮未來的航程!
請記住這些新時代年輕科技奮斗者的名字吧。新材料專家孫學銀、周國相、蒙井,新能源專家栓柱,新動力專家賀徙···他們身著平凡的工裝,露出淳樸的微笑,沒有華麗的言辭,然而,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勃勃生機,正展示出我們國家高端智造業未來欣欣向榮的光明圖景。
劉首文副主任發言
城市化委員會副主任劉首文在發言中首先充分肯定了這些團隊的奮斗精神,稱贊他們是新能源激光焊接技術的探索者、新動力融合科技應用的領航員。劉首文在座談中提出?五新戰略?:鼓勵各個團隊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上不斷突破、創新。
劉首文說,在科技融合的基礎上,闖出一條產業融合、區域融合、文化融合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大家通過在各自領域中的積極工作,分別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劉首文強調,在未來的工作中,更應深抓構建技術生態、管理生態與產業生態的系統化建設,推動各領域、各行業全面、平衡發展。劉首文提醒大家在未來的道路上不要忘記曾經的汗水、淚水,向新提質,守正驕天。
楊初在發言中鼓勵各技術團隊保持創新思維,拓展實力。強調市場策劃與公關的重要性,有效推廣團隊文化。建議通過主流媒體宣傳,提升團隊的品牌知名度,不僅是科研技術的權威,更應當精神文明的標桿。
蔡義鴻在發言中希望各個團隊不斷超越自我,成為我國高端智造領域國標的發起與起草單位。同時,蔡義鴻建議關注芯片封裝等新興產業,抓住時代發展機遇。強調企業繼續保持、堅持“熬”的精神,不斷提升技術與市場競爭力。
沈煬在發言中鼓勵大家腳踏實地,不斷拓展新航道與新領域,提升知名度。強調感恩與責任,對不離不棄的員工負責,共度時艱、共享榮光。他希望各個團隊堅守初心,勇戰潮頭。
城市化委員會其他調研組成員,對這些團隊的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能力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就未來發展方向、政策支持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與會方一致表示,將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推動我國高端智造科技在更多領域的應用和發展。
技術人員正在操作機械臂進行激光焊接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窗外傳來車間機器的轟鳴聲。楊治華望著墻上泛黃的專利證書聊發感慨:"創業就像航海,我們不僅要避開暗礁,更要為后來者標出航向。" 這,或許正是中國當代科技創業者最動人的精神底色 —— 在守正中向新提質,于挑戰中鑄就驕天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