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洪:
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法學博士
城市化委員會做城市化質量評估研究有相當大的挑戰性,也有相當大的責任擔當。中國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城市化質量不高,這是大課題,非常有現實意義,需要很大的學術勇氣。當下有很多城市發展報告、農村發展報告,相對容易一些,但是作為城市化質量評估,將城市和農村這兩頭打通,這很不容易。
這個成果做了很多年了,八年抗戰,八年持續做一項研究,也體現做這項研究的專業精神。我覺得這需要有相當大的引導性,做好以后更好引導各級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更好地提高城市化發展質量。這需要很大的基礎性、戰略性。
把城市化和農村結合起來,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現在我們的城市化質量不高,兩頭都有病,一個是造成農村病,第二是造成城市病。農村空心村、老齡化很嚴重,城市中大城市病,2億多農民工問題沒解決。我們是在城鄉二元結構體系沒破除的情況下發展市場經濟,發展城市化的,這也造成了質量不高。
再就是評估,對全國大量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很不容易。面向全國,這個相當有現實意義,對下一步指導、引導各個地方提高城市化質量有很大價值,是一個總體的判斷,一個總體的定位。
我覺得還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值得進一步思考。我建議兩年或五年評估一次,一年時間太短了,來不及,至少兩年、三年或五年評估一次是很有價值的。
我提幾個問題供大家探討,第一個是關于指標權重。根據我個人的研究體會,是不是有的權重大了一點,有的權重小了一點。這個結果出來以后,北京市城市化第一,但我覺得有的例子不是很準確。比如說北京現在有800多萬的外來人口,包括農民工,但這些人口沒有充分享受基本公共服務。我覺得公共服務這一塊指標應該權重加重。國務院提出“三個1億人”,吸納外來人口,同時使其轉變成市民,這個過程是體現質量很重要的指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能很好地反映城市化的質量。北京好多方面在全國都是第一,但在吸納外來人口方面是最嚴的,比上海還要嚴。在北京人口分為三大塊,一個是北京市城鎮人口、一個是北京市農村戶籍人口,還有一個是北京市外來人口。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沒有享受到公共服務,就算北京市的農民也沒有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務。這個指標我認為是最核心的指標。
還有幾個數字我覺得可以探討,比如說養老床位,外來人口跟這個沒關系,因為沒有把公共服務給外來人口,農民也沒有很好地享受這個公共服務。我國要大發展,必須要實現全國制度的統一、開放、平等,扎扎實實實現融合發展。城市化很多職責理念,嚴重制約了我們地方政府領導者的施政理念,這些不改變的話,我覺得提高城市化質量還有很大難度,思想弊端、體制觀念弊端等。
據我所知,在北京市就業,有北京市戶口的人可以解決,但沒有北京戶籍就不管了。北京市的市長不僅是有北京戶口人口的市長,也是常住人口的市長,應該為常住人口都提供教育、醫療、就業等服務。北京市作為首都,什么是首都,首都是首善之區,但這一塊做得還不夠。
在體現城市化質量方面,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方面是一個重要指標,每年吸納多少農民工是一個重要指標,公共服務是一個主要指標,我覺得經濟權重要降低一點,這是一個方面。再就是,我覺得個別判斷不是很準確。這是我個人的想法,提出來供大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