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市經濟實力看,截至2016年,除了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外,另有8個二線城市邁入萬億GDP序列,且在增速和后勁上也普遍高于四大一線城市。
“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11月23日召開的鄭州市人才政策發布會透露,將對新引進落戶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5歲以下的碩士研究生、本科畢業生和技工院校預備技師(技師),三年內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標準發放生活補貼。而符合條件的博士、碩士和“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本科畢業生,在鄭首次購房將分別獲得10萬元、5萬元、2萬元購房補貼。
鄭州是繼今年上半年以來,武漢、杭州、西安、長沙、成都等二線城市發布“搶人”政策后,又一個新加入“搶人大戰”的城市。從“送戶口”、“送錢”到“送房子”,各城市的攬才之心可見一斑。
隨著產業升級和發展模式的迭代,城市要獲得足夠的發展保障,人才紅利愈顯重要。在這一背景下,過去一向處于相對“人才洼地”的二線城市,在“聚才”上確實需要更多的緊迫感。而如此多的二線城市紛紛加入“搶人大戰”,本身也是二線城市崛起的一個重要標志。
評判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和潛力,人才吸引力是重要指標。近年來,諸多二線城市在人才吸引上實現了逆襲。某招聘網站發布的2017年招聘報告顯示,在人才凈流入率方面,杭州、深圳、成都三個城市位列全國三強,一改往日由一線城市壟斷的格局。雖然一線城市的人口凈流入量目前依然處于高位,但二線城市整體吸引力上升已是不爭的事實,近兩年來一些二線城市房價集體飆升,就是一個直接的信號。
從城市經濟實力看,截至2016年,除了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外,另有8個二線城市邁入萬億GDP序列,且在增速和后勁上也普遍高于四大一線城市。如今年上半年,重慶的GDP增量就已經超過北京和上海。
產業和公司的發展情況亦能說明,一批二線城市正在經歷著蝶變。在技術變革的背景下,科技、信息產業打破了傳統產業多由中心城市向其他次中心城市輻射的格局,一些二線城市不僅承接了產業轉移,也成為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發起者。
在杭州,在以電商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孵化下,支付應用和網購模式從這里“出發”惠及全國;在成都,游戲產業成為新經濟的重要亮點;在貴陽,大數據產業搞得風生水起……成都、蘇州、南京、武漢和西安也是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快速成長型”城市。在大公司方面,以A股上市公司數量為例,杭州、蘇州已超過廣州,僅次于北深滬。
城市形象的培育方面,近年來不少城市也頻頻亮相:杭州成功舉辦2016年G20峰會,2017年金磚國家峰會在廈門召開。這些都成為相關城市的國際展示窗口,同時也體現出這些城市在對外開放戰略地位上的提升。
當然,現今談二線城市崛起,依然只是一個相對概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不少城市的軟肋,也是繼續發展所必須克服的短板。但從“搶人大戰”的勢頭來看,有理由對二線城市的崛起抱以更多的期待與希冀。在未來,它們不僅將刷新中國城市的整體高度,或許也代表著中國經濟新的活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