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到了攤牌的時候嗎
時間:2011-12-12 21:26:51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徐冰
在“調結構”的過渡期,經濟的增長依然需要依賴那個屢遭詬病的發動機來提供動力。而在沒有替代性動力的局限之下,對于地產的壓制,最終必得面臨如何應對“超調”的風險。不妨說,當“超調”顯現而經濟結構卻又未能實現理想中的調整,宏觀經濟政策也就很可能出現微妙的轉變。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明年的經濟工作。在提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同時,會議還提出:要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促進房價合理回歸,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9日政治局會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治局會議使用了“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表述,相比于10月29日國務院常務工作會議首次使用的“促進房價合理調整”,語氣以及用詞都更為激進、明確。
顯然,既然明確提出要“回歸”,房價在未來的一年,或許會出現相對明顯的下降。
截至目前,雖然遭遇了嚴厲的政策打壓,房價其實并未出現實質性的下跌,但是價格松動的跡象卻已顯現。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全國房地產開
發景氣指數為99.87,低于景氣臨界點,創出28個月新低。同時,在有些地方上演“占領售樓處”之后,開發商補差價的情況有增多的趨勢,甚至有的開發商
還承諾原價回購。而就地產行業的資金周期來說,每到年底,也總是資金鏈繃緊的時刻。當前的限價、限貸、限購政策,給予購房者極大的降價期待,如果地產價格
不出現明顯的松動,觀望者不會輕易入市。
濃重的觀望氛圍,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庫存量上升。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統計的數據顯示,
截至12月9日,北京可售期房住宅92139套,可售現房住宅37910套,合計130049套的可售住宅并不是北京房產市場的全部,還有35455套存
量房可供購房者選擇。上海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全市共有66107套一手房可供銷售,同時市場上還有172594套二手房,整體庫存量遠高于北
京。
當前傳達出的市場信息,大體支持房價將會出現拐點的判斷。同樣是在12月9日,中國社科院發布《住房綠皮書》也認為,2012年將是住房市場調控措施充分發揮效應的一年,在明年一季度,價格拐點很可能顯現。
而尤為不能忽視的一個因素還在于,中國的政治周期在2012年出現交接點,政治周期很有可能與地產行業承受的政策以及經濟壓力發生共振,從而導致地產價
格不得不做出明確的選擇。就目前判斷,哪怕為了政治正確的權益考慮,地產行業都會或多或少地調整自己的戰略,以應對于己不利的社會性心理。
當前的政策和各種統計數據,判斷房價將出現拐點似乎并不難,真正困難的是拐點的邏輯是否符合中國的社會現實。11月份4.2%的CPI,很大程度上緩解
了經濟政策決策者的調控壓力,中國宏觀經濟雖然增速放緩,卻也并未超出可承受的范圍。這種好似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自我感覺,也為降低房價提供了足夠的心理
支撐。但是,最終的問題卻在于,降低房價的目的究竟何在?是出于社會性心理的應對,還是出于宏觀經濟的內在要求?
地產調控面臨的最大
問題,表面看是各級地方政府的推諉與敷衍,但本質所在,卻是中國經濟結構的弊端。中國經濟增長最強大的發動機顯然是投資,所謂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其實只
有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最大。這種結構性弊端盡管被清醒認識,但“調結構”卻并不是想調就能調的。在“調結構”的過渡期,經濟的增長依然需要依賴那個屢
遭詬病的發動機來提供動力。而在沒有替代性動力的局限之下,對于地產的壓制,最終必得面臨如何應對“超調”的風險。不妨說,當“超調”顯現而經濟結構卻又
未能實現理想中的調整,宏觀經濟政策也就很可能出現微妙的轉變。
目前市場的博弈各方其實都已經被迫走到了逼仄之地,各方都在尋找新的
力量平衡點。而這樣的平衡點,未必是一方之于另一方的壓倒性勝利來實現,而是各退一步達成相互的妥協。如此狀況典型反映了沒有多少調控手段而又要達成政治
社會意志的利益考量,眼前之利是能夠舒緩社會的焦灼和矛盾,但卻不得不承受行業可能出現的劇烈波動,以及由此對于宏觀經濟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