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用工荒”,當用“暖”制度
時間:2016-02-19 09:51:47
來源:紅網 作者:李云勇
大年初七,新年氣氛意猶未盡,上班族已經回到城市,開始假日后第一天工作。都市白領吃不到煎餅果子,老板當起“外賣騎士”,許多外來人口返鄉過年,一些大城市幾乎上演了“空城計”,讓城里人一下子覺得沒了往日的方便。一些大城市出現的“用工荒”使許多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外來務工人員的不可或缺。(2月16日《南方都市報》)
面對城市“用工荒”,除了想念外來務工者,城市應該做些什么?當前首要的就是要大膽創新,大膽突破,給予外來工就業地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更多的民主權利。
為什么城市會年復一年地上演“用工荒”,關鍵就在于外來工無法融入到城市,沒有家的歸屬感,要讓外來工有家的歸屬感,在制度上就要做出重大安排,讓外來工在就業地也能當家作主。由于戶籍限制,就算外來工在大城市連續工作滿15年以上,也往往沒有話語權,他們的聲音不受重視,合法權益往往受到傷害和擠壓,比如同工不同酬,孩子無法就地讀書,討要血汗錢年年上演,成為他們心中永遠的傷痛。
依據憲法,外來工有當選各級人大代表的合法權利,比如近年來,有極少數外來工當選人大代表,甚至有個別人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但是很遺憾,基本不是打工地當選,多是在原戶籍所在地,他們發出來的聲音比較單薄,沒有引起世人多少重視。更可怕的是,外來工的民主權利日益喪失,表現如下:
城市不重視多數人的利益。從1:8到1:4到最后平權,城鄉代表比例平權來之不易。很多城市,外來工已經占據絕大部分比例,比如深圳市2014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077.89萬人,其中非戶籍人口745.68萬人,占比重69.2%,為深圳的建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盡管外來工是絕大多數人,觀察深圳多數制度的出臺,多還是以精英為歸依,以少數本地人權益為重點,外來工的合法權益難以保障落實。
城市不重視少數人的利益。截至201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5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為822.6萬人,占比重37.9%,只是相對少數,實際上人口已然不低。看看北京市多年來的表現,北京人大會上至官方,下至代表,多年來屢屢傳出“減少對低端勞力的需求”信息。不管是納粹德國,還是文革時期,還是孫志剛事件,中外歷史多次證明,如果少數人的利益得不到維護,最終多數人的利益也勢必受損。
可以說,保障外來工的合法權益刻不容緩,首先就要保障他們的民主權利。必須做好頂層設計,盡快修改現行選舉法,對流動人口就業地參選做出明確規定。因為外來工多年在外,實際上,他在戶籍所在地和工作地都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形同虛設,這些人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應該做出制度安排,比如在外地工作5年以上可以在就業地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要采取實際措施保障外來工的就業地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在就地參選的起步階段,要拿出硬性比例保障外來工的人大代表比例,確保他們發出足夠的聲音,確保他們的權益得到足夠的尊重,比如外來工孩子的小學初中高中讀書,制度必須明確,要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列出明確的時間表,要逐步過渡到與當地孩子同權就讀,為減少留守兒童做出切實可行的制度性安排。
對于外來工權益,要多為外來工辦實事,要有配套的制度性安排,比如廈門市總工會撥出數千萬資金啟動2015年“補助來廈員工平安返廈單程一半車票”,讓50萬名外來員工從中受益。破解“用工荒”,當用“暖”制度,要讓外來工感受到:制度溫暖人心,權益不是恩賜,而是自己應該得到的。留住外來工,城市蠻拼的,對外來工和本地人作出一視同仁的制度安排,多多善待外來工,才能徹底破解“用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