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1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確定,2015年度積分制入戶指標為5000個,其中4500個指標用于來穗人員積分制入戶,500個指標用于民辦學校教師入戶。今年的積分入戶政策,是根據2014年市政府印發方案進行的,排名規則較去年基本不變,申請、初審、名單公布、發放入戶卡等工作時間節點與2014年一致,8月1日至9月14日接受申請。截至目前,申請時間過半,網上申請系統的注冊人數超過3萬人,但提交資料并通過預審的僅1500多人,約為入戶指標的三分之一。
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發布了《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確定在江蘇、安徽兩省和廣州等62個城市(鎮)開展試點。其中,到2020年,廣州市要累計解決約150萬存量外來務工人員市民化。今年7月初,廣東省開始啟動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對于廣州、深圳兩個超大城市,人口規模已經超過1000萬,省戶籍制度改革要求根據綜合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快調整人口結構,重點吸納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各類型專業人才落戶。要按照總量控制、公開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則,對達到規定標準條件的人員,允許在當地申請常住戶口。省里明確,廣州和深圳在總體政策上從嚴,但條件會逐步調整,在其總體的承受能力下,從引進人才,促進發展的角度來調整其條件。
廣州是我國超大城市之一,也是國家中心城市。根據廣州市來穗局的數據,廣州常住人口達到1667萬,其中戶籍人口832萬,非戶籍常住人口超過837萬。如何按照中央和廣東省的要求,探索出一條戶籍制度改革之路,擺在廣州市委市政府面前。國家發改委試點方案對廣州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時間表,用5年時間實現150萬外來工市民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88%左右,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的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達到70%。要達成這一目標,需要1490.7億元來解決,廣州市財政將承擔其中的99.24%。顯然,這是中央給廣州出了一道題,為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進一步城鎮化和人口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出一條符合實際的新路子,廣州一定要答好這道題,向中央遞交一份滿意的答卷。為此,廣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研究落實對策。
150萬外來工市民化可能通過兩種途徑實現。一種是150萬人落戶,一種是不落戶但享受與戶籍人口同樣的公共服務。積分入戶是廣州近年來解決外來工入戶的一項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如果按照目前的政策措施,每年5000個入戶名額,要完成150萬外來人口的入戶問題,需要300年才能完成,這既不現實,也無法完成中央提出的試點任務。要落實試點任務,當前可供選擇的方式可能是兩種,一是擴大積分入戶名額,按照150萬人口計算,平均每年至少要落戶30萬人口。如果按遞增式地落實,第一年10萬,每年增加10萬,用5年時間也可以完成任務指標。
二是通過提高政府向非戶籍常住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的方式,讓這150萬人口享受與戶籍人口相同的公共服務。就是說,通過中央和省對在廣州的非戶籍常住人口進行相關財政資金的轉移支付,實現外來務工人員市民化。無論采取哪種方式,要落實中央的試點方案,都是一個迫在眉睫、不容回避的艱巨任務。
從戶籍改革的方向來看,在我國全面建設市場經濟、建立全國統一市場的情況下,作為能夠創造財富的唯一生產要素,人力資源必須由市場在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入戶問題上,廣州應該有新思維,不再在戶籍問題上打轉轉、找出路,而是進行制度創新,借鑒世界發達國家國際化大都市人口管理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突破現有的戶籍制度的桎梏,創造出新的人口管理模式,讓愿意來的人留下,讓愿意走的人離開,形成一個穩定、有序、動態的勞動力市場,把人口資源不是當成包袱而當成財富,通過制度創新,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口資源的作用,從而促進廣州的社會經濟快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