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今年3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正式發布。規劃指出,中西部地區發展相對滯后,中西部城市發育明顯不足。
如何在新的經濟政策下推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穩健發展?中西部地區城鎮化如何解決?本次峰會的主旨演講嘉賓、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接受天府早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就是要讓農民工市民化。
觀點
1
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
談到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內涵時,李鐵表示,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首先要解決農民工市民化問題,要讓農民進城以后和城鎮居民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務,也就是農民進城后可以與城鎮居民在居住、就業等方面享受均等待遇。”李鐵指出,新型城鎮化的重點是解決農民工進城后就業服務均等化和定居落戶難的問題,要解決農民工的醫療問題、子女的教育問題等等。
很多人認為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說得很高,李鐵則認為,絕大部分公共服務成本由企業和農民工自己承擔了。比如,農民工社保繳納得很低,如果提高社保繳納水平,達到百分之七八十,醫療保險的問題就自己解決了,養老保險的問題自己也解決了。
而剩下一塊就是教育支出,這需要由政府承擔。東部外來人口較多,一些民辦學校都是農民工自己交錢。在這里應該實行成本分攤機制,中央、各省、各級政府承擔義務教育經費和義務教育的基礎設施經費。
李鐵認為,解決農民工市民化成本,一方面中央和地方承擔各自的責任,拿出一部分錢來解決醫療、子女教育等問題,另一方面這項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長期過程,需要很多年來完成,成本就順其自然會分攤在多年內。
觀點
2
因城市而異,戶籍改革不能一刀切
城鎮化不僅是簡單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積擴張,而是要在產業支撐、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在談到推進中西部地區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時,李鐵表示,首先要改革的就是戶籍制度,戶籍改革不能一刀切,而應因城市而異。
“以前的戶籍改革文件是按照城市的等級來確定,過去我們城市規模和等級是相關的,但是現在城市規模已經突破了等級的概念。中西部地區很多地級市的外來人口不見得比發達地區的縣級市、甚至個別小城鎮人口多,繼續按照等級來確定落戶優先順序已經行不通了。此外,不同城市外來人口占的比重也不一樣。”
大城市包括城區和轄區,戶改是不是也采取同一個條件呢?還是要有所區分呢?李鐵認為,戶改實行差別化政策是必須的。有的城市人口嚴重倒掛,就不可能和外來人口很少的城市使用相同政策。超大型城市面臨的問題和中小城市所面臨的問題也不一樣,城市的主城區和轄區也應該有所區別。”
在差別化的政策中,應怎樣制定入戶條件,李鐵說,“我個人認為,就業時間是最重要的一個標準,應該按就業的時間長度來確定,你在這個城市有了一定的就業時間,就可以取得這個城市的戶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