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十大重點項目”“總投資逾20億”“國內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農貿食品城”……坐落于安徽滁州南譙區的大雄華東農貿食品城在2009年開工時,曾被無數光環籠罩,一度吸引大量本地和外地人前來購買商鋪。然而,近日不少投資者反映,目前這個項目已經工程停工、人跡罕至,成了名副其實的“空城”。(5月19日 京華時報)
曾經帶著“滁州市十大重點項目”、“安徽省861重點工程”諸多光環的安徽大雄華東農貿食品城,占地2000余畝,總投資逾20億元,卻因延期交房信譽盡毀,房產證也無法辦理,就連水電工程都是“臨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規模”、“大拆大建”,此時更像搭建的“空架子”,人跡罕至,“空城”是名副其實的。
可以說,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舊城改造、新區建設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重要發展課題。但也發現一些地方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熱衷于造“新城”,上“項目”,動輒規劃數十平方公里的新區、新城。不可否認,城鎮化進程使更多人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然而,由于缺乏合理規劃,貪大求快,或為提高建設標準不計成本,或無視群眾利益蠻干硬干,吹大了一個又一個“城市泡沫”,讓“新城”變為了“空城”、“鬼城”。而且,有的地方不考慮實際,因地制宜,置群眾意見于不顧,大肆圈地賣地,通過各種手段“擠占”群眾利益,造成一個個不可收拾的爛攤子,可謂是“有人搭梯子,沒人擦屁股”。由此,房地產泡沫蔓延的風險、土地資源浪費的陰影、過分依賴土地財政的隱憂,也漸漸浮現。
中原某城市,上世紀90年代風風火火地在西邊建了一個高新技術開發區,結果只留下了許多爛尾樓,雜草叢生;在西南一個縣級市開足馬力上房地產項目,僅消化現有住房就需至少15年;安徽省五河縣實施青年圩文化休閑廣場項目,拆遷體育場及周邊191戶居民、25家單位,聲稱“建成后將成為皖北地區乃至安徽省內縣級城市中最大規模的商務中心和品位最高的中心廣場”。而實際上五河縣財政非常困難,農業多次受災,許多拆遷戶由于補償太低生活沒有著落。類似這樣的現象,各地并不少見。
俗話說,沒有那個金剛鉆,就別攬那個瓷器活。其實,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必須尊重客觀的經濟規律,更要注重質量,量力而行。這種與實際脫節、與規律相悖、與民意相違的“造城”之風,表面上看是對城市建設規劃沒有前瞻性、缺乏系統性規劃,其實是領導干部“政績是硬道理”的思想在作祟,用“GDP至上”的舊思維想問題,靠行政推動的老辦法謀發展。殊不知,城市盤子做大了,骨架撐開了,高樓起來了,表面上紅紅火火、風風光光,實際上卻是精血虧耗的虛火癥,缺乏完善的公共設施,沒有可靠的產業支撐,公共服務也遠遠落在后面,這樣的“造城”注定失敗。
事實上,“鬼城”背后是撲不滅的政績虛火,也該降降火了。城鎮化不是盲目“造城”,貪大求快、盲目“造城”之風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浪費和風險,必須加以遏制。因此,一方面,政府部門應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能力,在城市規劃方面要因地制宜,多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情于民,重大項目建設前要充分聽取公眾意見并嚴格論證,對工程建設項目實行決策終身追究制,確保項目建設真正惠民便民;另一方面,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調整考評機制,改變官員提拔時以GDP為主要考核目標的導向,理順“經營城市”和“服務人民”的錯位關系,從制度上保證地方政府把錢用到更加需要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