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14時許,廣州大道北梅花園公交站旁,城管執法試圖趕走在路邊販賣水果的女商販,雙方在人行道上發生沖突。過程被目擊者拍攝下來并上傳網絡,引來熱議。市城管委回應稱,城管隊員情緒爆發,做出過激行為。(4月14日《南方都市報》)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城管執法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城市要發展、要創衛、要舒坦,離不開城管的艱辛付出;而部分底層民眾要生存,就不得不靠擺地攤、游擊性質地售貨來換取口糧,就要面對城管的四處驅散。
面對網曝廣州梅花園道路城管與路邊販發生沖突事件,相信許多民眾都只會感嘆一聲,并不會給予過多的評論。為何?前幾天曾有一篇新聞報道了一位城管妻子寫的封信,信中言辭很感人也很真實,也讓民眾看到了城管的另一面。不管怎么說,此種宣傳效果是達到了,特別是城管執法被質疑暴力化的今天,將人們的思索帶入一個理性的平臺。
城管和街邊流動商販,這本身就是個茅盾體,雖然城管執法的范圍很廣,并非局限于制止小攤小販,但也就是此項執法內容面對的是生活最底層的民眾,他們之間“貓與老鼠”的戲,每天在全國各大城市不斷上演著,有悲有喜亦有憂,飽受輿論詬病,也讓城管這個行當鍍上了一層灰色。
梅園路城管與商販沖突引發輿論關注后,當地城管向媒體發來函件介紹稱:當天城管執法隊巡查到梅花園車站時,看到一名長期在該地的小販仍在占地擺賣,遂上前勸她離開,先后四次勸她仍不理會,還辱罵隊員。隊員收了她一條木棍,她想搶回,輔助隊員潘某上前制止,她就用菜筐、檸檬砸向隊員,潘某忍不住動了手,且動作過大,致使該小販跌倒,在確認該小販沒有受傷的情況下,執法隊隊員離開現場。事發后京溪街街道辦事處給予涉事隊員潘某記大過處分并扣罰當月獎金。執法隊將進一步加強隊伍教育,確保此類事件不再發生。
但同時,周邊影樓的一名工作人員則稱:“視頻只拍攝了事件的后半段”。其表示,“老太太先拿籃子打人家,然后城管才還手。”城管執法人員走了以后,老太太還一直擺攤,“賣得差不多了”,在下午5點左右才離開現場。
孰是孰非似乎已并不太重要,城市地攤臟、亂、差始終是影響城市整體風貌的頑疾,全國各地城管紛紛采取了劃定區域擺攤、城管唱歌執法、圍觀執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存在的“城市病”。城市臟亂差城管責任大,但面對討生計而與城管打游擊的小攤販,卻又無計可施,最終上演了暴力執法、冷漠執法。
當輿論在討伐城管的冷漠、暴力時,是否又曾想過城市要明朗,民眾要舒心,也就注定城管與商販的“游擊戰爭”還將不斷上演,如何既尊重法律尊嚴又維護民眾權益,既還城市整潔又讓小商販們不再擔驚受怕,恐怕不僅僅是一場場城管、商販孰是孰非爭論所能改變的。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度的加快,城市中出現的弱勢群體也逐漸增加,他們生活在城市的邊緣,生活在貧困線上,他們為了在城市里掙取一席之地、一塊面包,擔心受怕的又豈止是城管的執法?我們在面對屢次上演的以城管、商販為主角的“貓和老鼠的故事”時,又曾想過,作為社會人的我們又在其中扮演著什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