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0-14 21:07:48
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胡印斌
這種人為的遮蔽背后,是民生維艱,以及城市的畸形繁榮。公眾可能只看到耗費巨資興建的糧倉型博物館之類地標建筑,類似城中村這樣的問題,則被刻意隱去了
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近日在太原市調研考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太原先后有三任市委書記,連續三任市公安局長出問題,這在全國的省會城市中是罕見的。他指出,在離太原市主要大街、繁華地段不到100米就是城中村,這里可以說是垃圾遍地、污水橫流、臭氣沖天,環境衛生差到什么程度?有的地方連下腳都下不去(10月13日山西新聞網)。
一個省會城市,居然有三任市委書記、三任市公安局長出問題,太原市的吏治問題確屬罕見。那么,這種罕見體現在哪里?不在問題官員的數量多寡,也不在問題官員的級別高低,而是在于由此導致這一行政區域發展的諸多問題,乃至民眾福祉的極大損耗。而這些,都可以從這個城市的城中村找到答案。
可以說,太原市大大小小的城中村,就是當地官員為官不為、為官亂為的典型例證。解剖這樣一只麻雀,或可破解當地官場的諸多秘密。
先說不作為。王儒林在講話中談到,這些年來,盡管太原市城市面貌發展變化很大,但城市基礎設施欠賬也不少。太原市自2003年啟動城中村改造以來,11年來只完成3個村整村改造,僅占應改造總數的1.7%,到現在還有170個城中村沒有改造。這些村子與繁華可能只有一街之隔,但卻依然沿用著落后的基礎設施,不僅居民的幸福指數很低,也不利于城市的整體發展。
若非王儒林書記現場調研,據實披露,太原市城中村的真實面目想必還要繼續遮掩下去,很難為一般社會公眾知悉。事實上,一直以來,當地官方媒體在涉及到城中村報道時,也多是溢美之詞,很少涉及到現存的問題。這種人為的遮蔽背后,是民生維艱,以及城市的畸形繁榮。公眾可能只看到耗費巨資興建的糧倉型博物館之類地標建筑,類似城中村這樣的問題,則被刻意隱去了。
還有為官亂為的問題。王儒林在調研中發現,一個僅有500戶村民的城中村,有賬面上開支的人數就達到278人,其中打掃衛生的就有79人,而現狀是,這個村莊“垃圾遍地、污水橫流、臭氣沖天”,還有村務開支的嚴重倒掛,全村年收入710.6萬元,支出1968.2萬元。不足部分,則由賣地收入補差。
目前尚無調查表明,這個城中村是否存在貪腐行為,但可以確定的是,其治理存在問題是顯而易見的。不僅村莊本身有問題,連帶著,很有可能會牽出一條隱秘的利益鏈條。很多時候,基層的淪陷并不是單獨、孤立的事件,而是牽扯到方方面面的問題。從這個城中村入手,或可摸排出很多濫權乃至貪腐問題。
其實,這些問題早就存在,據披露,太原市城中村和棚戶區人口高達94.22萬人,占市區人口的33.1%;今年1至9月份,發生在城中村的刑事案件7700多起,占全市刑事案件的31%,受理治安案件54707起,占全市案件的55%??梢?三成居民多年來一直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之中,地方官員不可能不知道、看不見,之所以充耳不聞、視而不見,不過是刻意回避而已。
這也表明,當地一些官員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放棄了職守,并沒有真正將民眾的冷暖、福祉作為執政根本,甚至濫用權力,違法違紀。長此以往,前赴后繼出問題、被查處,也是一種必然,并不值得大驚小怪。
這些年來,國內很多城市都在高速推進城鎮化建設,太原市也不例外,不可否認,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確實給民眾帶來便利,但是,必須警惕那種高速低質的城鎮化,更要避免那種以剝奪民眾幸福為代價的惡的城鎮化。在這個過程中,技術層面可能是影響城鎮化質量的一個因素,但根源還在于官員有沒有責任意識,權力運行是不是得到了制約與監督,地方的政治生態有沒有得到凈化,等等。
也就是說,任何發展的根本都在于政治清明、吏治清廉,不然,權力一旦不作為、亂作為,只能滋生城中村這樣被遺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