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素有“春城”之美譽,“春城無處不飛花”是它的歷史寫照。然而,進入21世紀以后,這座城市的規劃不斷折騰,新來一任市領導就換一個新主意,其規劃缺乏前瞻性,亂象叢生。恰如云南省委書記秦光榮所批評的那樣:“大山大水空間格局被破壞,城市缺乏個性,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統籌,城市管理缺乏戰略眼光,歷史文脈被割裂,對昆明歷史文化造成毀滅性打擊”。說現今的昆明是“大城市沖動”的敗筆,似并無不妥矣!
從地理位置看,昆明位于云貴高原中部,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三面環山,一側臨水,盤龍江等河流穿城而過,依山面水,是一個典型的山水城市格局。但這些年來,“大城市沖動”導致如此鬼斧神工般的山水格局扭曲變形,不復存在。昆明城區建筑的高度一再刷新記錄,從早期的150米到如今的456米,一座座摩天高樓拔地而起,作為城市天際線的山體屢遭破壞。尤其是滇池上建有跨橋,使得原來山與水的連體被斷然肢解,遭殃的是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
滇池被污染已不是什么新聞了,幾任市領導班子都對此缺失治理良策。但是,十多年來,卻執著地在描繪著以滇池為核心的“一湖四片”(主城片區、呈貢片區、晉城片區、昆明—??谄瑓^)、“一湖四環”(環湖截污、環湖生態、環湖交通、環湖新區)的現代新昆明發展戰略。其結果,滇池沒被改善,反而人口壓力越來越大,加重了滇池的負擔。從2009年始,昆明正式成為了一座“缺水城市”,位列全國14個缺水城市之一,其人均僅約300立方米,近似嚴重缺水的以色列。早在1982年,昆明就名列我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布局規整的古建筑、設計合理的民居建筑和各具風格的近代建筑構成了昆明傳統建筑的譜系,它在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也是獨樹一幟。然而,21世紀以來,“大城市沖動”追求的是“舊貌換新顏”,大拆大建之風彌漫著這個古城,似乎是在與歷史上的昆明城作“自我告別”。如體現城市形態的四個方位的城門一朝被毀,逶迤的古城墻也早已蕩然無存,連極具代表性的武成路老街也在幾度論證尚未有定論的情形下,被“一哥”下令一拆了之,迄今唯一存在的地標性建筑金馬碧雞坊也是1998年的“克隆”。有學者憤而言之:“大城市沖動引擎驅動下的昆明版圖,在瘋狂擴張中,正吞噬著這座城市獨有的性格和傳統,昆明正從一個歷史悠久、城市形態獨特的古城變成一個缺乏地域特色、千城一面的城市,其春城魅力日漸喪失”。
給城市建設“打分”,民意為重。有個數據似乎足以論證昆明市民對這座城市現狀的極度不滿。由首都貿易大學與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聯袂成立的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中國35城市生活質量報告》中,昆明的生活質量滿意度(主觀)指數排名,從2012年起連續下降,由2012年的倒數第4降至2014年的倒數第2?!蛔盁o處不飛花”的春城竟是如此慘象,令人驚詫! 值得慶幸的是,日前,昆明市出臺了《昆明城市區域發展戰略與遠景規劃》,將這座城市總體定位最終確定為:“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門戶城市,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和宜居城市,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小城市之一?!痹谖铱磥?,這與其說是一種歷史的回歸,還不如說是一種對“大城市沖動”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