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8-10 19:13:28
來源:荊楚網 作者:宋祖禮
莫名其妙的開始、短暫的過程與令人恍然的結局,是快閃藝術的魅力所在。其苛刻的條件要求,卻使得其邏輯很難適合于一般的社會行為。社會化的管理與自治本就是一項曠日持久的工程,它需要縝密的鋪墊、漫長的過程而最終收獲不甚具體的成果。
在整治報刊亭的過程中,北京出現“中午口頭通知,深夜就來人拆除”的現象,沒有給亭主出示任何文件依據,也沒有說明緣由。一夜之間,報刊亭主變成了無業人員。(8月9日 《北京青年報》)
“快閃”的前提是在行為的整個過程中不造成破壞性的社會結果,這使得它能簡單粗暴地介入群體生活而無后顧之憂。但城市管理往往要經歷“破而后立”的陣痛,相對應地,它的展開就需要遠見卓識的考量與打磨。它不像快閃式群體娛樂一樣容易得到理解,相反如果沒有為公眾預留充分的解讀與消化空間,它極容易“好心辦壞事”。
就以裁撤報亭而言,作為當事人的亭主尚且不知所謂,就更別提日常以相應報亭為落腳點的消費者了。一邊是管理人員理直氣壯磨刀霍霍,一邊是亭主求告無門凄凄慘慘,而邊上則是報亭消費者與圍觀者哭笑不得奇奇怪怪。這樣的“快閃”對于發起者無益,對于參與者無樂,對于圍觀者則是無語。
更重要的是,當城市管理被冠之以“強制”、“快閃”的名頭,原本有益于公眾的政策也會因群體的質疑而難于收獲實效。在這個人們常常為了信息的不對稱而買單的年代,追求信息接收的公平已成為公眾的認知習慣。蒙混過關式、似是而非的解讀不僅難以滿足公眾的求知欲,更有可能激起人們的抵抗意志。
合理的裁撤本不應“亂棒打來”,更不應該迅雷不及掩耳,這個習慣認知的對立面也就是“強拆”、“閃拆”其中多少有所貓膩。而一旦公眾諸如此類的懷疑情緒蔓延開來,接下來的解釋工作將愈發曠日持久而難于取信于人。
也許管理者動用“快閃”手段的初衷是快刀斬亂麻,希望一勞永逸地將政策落實下去,但這結果卻常常是懷疑日多而管理難成。“治大國若烹小鮮”社會建設的諸多進程往往需要文火慢熬、小火緊烹,循序漸進才能“兩不相傷”并最終功成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