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等大城市工作的人們,早已解決了溫飽問題,健康的生活環境,成為人們關心的重要議題。倫敦可以擺脫“霧都”的標簽,北京當然也可以,中國當然也可以,一切都只看我們信奉什么樣的發展理念。
北京的PM2.5又爆表了。
很長時間以來,北京朋友圈最熱烈討論的話題之一,攸關霧霾。有先富起來的人,開始認真考慮是否先將孩子送回老家,以免受到“毒”害。已有人將被在“北上廣”工作的父母送回到老家成長的留守兒童,稱作“避塵一代”。類似于“帶著兒子找個能呼吸的城市去”這樣的話語,總讓人讀后內心充滿酸楚。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去年底聯合發布的2013氣候變化綠皮書,加深了人們內心的疑懼。這份報告說,近50年來中國霧霾天氣總體呈增加趨勢,從空間分布看,霧霾日數變化呈東增西減趨勢。霧霾天氣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社會石化能源消費增多造成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逐漸增加,它會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劇、呼吸系統及心臟系統疾病惡化、改變肺功能結構和人體免疫解構等。
在北京等大城市工作的人們,早已解決了溫飽問題,健康的生活環境,成為人們關心的重要議題。我記得小時候,在東北那個還號稱“塞北江南”的小縣城內,大家每天看著煙廠、電廠等企業的大煙囪,冒著滾滾的黑煙,卻渾然不覺與自己相關。那時候,大家不僅缺乏有關環境健康的知識,也對發展經濟有著超越環境保護的熱忱。現在一切都已不同。
身邊不斷增加癌癥患者。有的人早已資產千萬,但眼看著就將告別他打拼賺得的身家。經濟上的發達,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去承載,將喪失所有的意義。
汪峰的那首《北京北京》,已經被網友改編為“霧霾版”,“大霧彌漫在這里的每一條街道,空氣污染指數竟然不斷爆表,除了仙境般的樓閣把你我圍繞,我依稀看到了滿街滿眼的口罩。誰在霧里尋找,誰在霧里哭泣……”一樣的曲調,但聽起來卻有了格外強烈的悲劇味道。
口罩真的有用么?有的朋友在家里買了空氣清潔機,人們對自己身體的未來憂心忡忡。問題的難度還在于,逃離北京是否就會迎來新鮮的空氣?那些圍繞在北京周邊的河北城市,首先就提供了反證。這些年,北京一直試圖擺脫污染帽子,一些企業遷徙到了河北,結果是中國十大污染城市,河北獨占七席。我也去過一些破敗的三四線城市和鄉村,那里困擾人民的環境問題,不僅有空氣,還包括飲用水、土壤。
而可能為我們所忽略的是,部分民眾與地方政府在某些思路上,是同構的。以造成尾氣的汽車為例,它也一直在為霧霾天氣的出現頻率添磚加瓦,但并沒有多少人會因此延緩自己的購車腳步——以北京的交通狀況,擁有一輛私家汽車,很難說是更方便了還是更為自己添堵了。
我們在為此付出代價。這個損害健康的代價,已經讓很多人吃不消。來自民間的普遍反彈,是一件好事。官方也引起了足夠重視,北京市市長王安順已向國務院立下“軍令狀”,《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一個亮點即強調政府在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上要負總責。倫敦可以擺脫“霧都”的標簽,北京當然也可以,中國當然也可以,一切都只看我們信奉什么樣的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