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wǎng)10月5日消息:國慶長假才三天,上海已累計接待游客380萬人次,為保障游客安全,交警發(fā)明了一種”開關式”過馬路,”護送”行人通行。紅燈時,兩測各一隊民警站到人行道前,將行人與機動車隔離;一旦綠燈亮起,兩頭的民警手牽手,猶如跳集體舞般向中間靠攏,在斑馬線兩側形成兩道人墻。(10月4日上海電視臺)
為了保障游客安全,上海交警可謂是煞費苦心。這種”開關式”過馬路的發(fā)明,由交警在人行道兩側組成標兵線,人為創(chuàng)造出安全區(qū)域的做法,讓人贊嘆不已。
然而,這樣的發(fā)明,實屬無奈之舉。用這種最原始、最簡單的方式來守護游人過馬路,不禁使人想起幼兒園小學生放學時,有警察叔叔護送過馬路的情形,令人頗感尷尬。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開關式”過馬路,不僅浪費了警力物力,使得交通信號等設施形同虛設,也凸顯了公眾的法律意識淡薄及文明化程度有待提高的現(xiàn)實。
近年來,每逢節(jié)假日期間,有關游客不文明行為的報道不斷見諸媒體,在旅途、景區(qū),一些不文明的陋習五花八門、無處不在,有的簡直到了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
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以勤勞、善良、勇敢、智慧而著稱,為何卻在一些區(qū)區(qū)小事,諸如橫穿馬路、景區(qū)涂鴉、亂扔雜物、大聲喧嘩等方面,與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德顯得如此不對稱、不協(xié)調呢?
細細想來,之所以出現(xiàn)這些與現(xiàn)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現(xiàn)象,恐怕與公眾的公共文明意識淡薄有著直接的關系。有的人把陋習視為個人權利,更有甚者,把公共場合當作是任意作為的自由之地,做什么都無所顧忌、自以為是。這樣一來,在公共場合出現(xiàn)一些不文明舉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倘若是因為公共文明意識淡薄而發(fā)生不文明行為,不僅會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久而久之,勢必會影響到社會的文明化進程,害莫大焉。
由此看來,增強全社會的公共文明意識刻不容緩,而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從每一個人自身做起,從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開始。唯有如此,”開關式”過馬路方可不再成為風景線,社會的文明進步才會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