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夠一撥人就可以走,和紅綠燈無關”,這是網絡上對“中國式過馬路”的形象概括。在河東區的大街小巷,這種現象屢見不鮮。建設美麗河東,不僅要環境美、心靈美,行為更要美。
記者在真理道與紅星路路口看見,這個人流量和車流量都很繁忙的紅綠燈路口,“中國式過馬路”的情況頗為“壯觀”。人車交替著卡在馬路中間,鳴笛聲震天響。僅僅兩分鐘的工夫,過街人數已經超過百人。抱孩子的、拎箱子的、打電話的……無論男女老少,大家走到路口站定,左右一望,正好湊夠一撥人,便旁若無車的開步前行。
“看到別人都走,感覺自己站在路口特別傻。”這是大多數“中國式過馬路”行人的想法。下班高峰期間,記者在成林道與紅星路路口看到,雖然有協勤人員在疏導交通,但仍有行人全然不顧勸導。本來大家耐心等紅燈,但只要有一個人往路口靠,后面就有兩三個人跟著過來。看到車少的時候,這一撥人就開始過馬路。
他們認為,只要沒有車輛直行,看著點過馬路還是很安全的。“有的馬路寬,信號燈時間太短,一個信號燈根本走不完,所以只能紅燈的時候就開始過。”這也是一部分市民搶紅燈的原因。行人:多一點人性化的措施
采訪中,不少群眾反映,有的道路交通信號燈配時不合理,過街天橋、地下通道較少,交通規劃不合理,機動車與行人爭“路權”,讓他們不得不“闖紅燈”。社區居民宋欣說,“對于‘中國式過馬路’,我認為不能一味對行人不守交通規則加以指責。對行人橫跨護欄,是否考慮有沒有在設計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能不能多開點口子,方便行人。如果我們都能多一點人性化措施,那我們的交通事故就會大大降低。”
司機: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互相謙讓
對于湊成一撥集體闖紅燈的“中國式過馬路”,司機朋友們也是怨聲載道。“一些行人缺乏交通意識,不遵守交通規則,對紅綠燈視而不見,隨意穿行馬路,尤其是在十字路口這種現象更為嚴重,對正常的行駛影響很大。”開了多年公交車的司機趙師傅說,“有時行人看著車過來了還是會緊走幾步穿過馬路,自己只能是緊急剎車給行人讓道,有時還會被車上乘客罵不會開車,遇到這種情況沒啥辦法,只能忍了。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個人的所作所為都會對社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希望‘中國式過馬路’的現象不再出現。”
交警:讓文明出行化為人們自覺行動
王磊是一名交警,每天在路口指揮交通,對于“中國式過馬路”他的感觸頗深。王磊認為,治理“中國式過馬路”,交管部門在道路規劃、設計中,要提前介入,充分調查、預測交通需求,平衡道路資源分配,保證行人、非機動車通行權,從源頭上消除違法隱患。此外,還應積極完善現有道路設施,適當增加地下通道、過街天橋數量,科學設置信號燈時間。他說:“建設美麗河東,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式過馬路’,要靠民眾自覺自律,提升文明意識、道德素質與責任感。應在全社會范圍內加大宣傳力度,讓文明出行理念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