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公交收班時間太早,這是個老問題。如今,盼望已久的地鐵通了,然而晚十點就收班,又基本與“公交時間”同步。除了娛樂可以通宵達旦,十點以后的武漢幾乎處于停擺狀態。
時間是如何確定的呢?主要的考慮因素,是人們夜間娛樂消費的一般時間規律。也就是說,下了班,逛逛街,差不多十點就該回家了。這里有個隱含的前提:一般人都是上的朝九晚五的班,有正常的夜間生活,總之作息規律。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上班時間正常,似乎也很難一探究竟。白天是工作,晚上是娛樂,城市的時間一分為二,想當然的就是如此。晚上既然是娛樂,時間可以、也需要自己掌控。而不超過一定時限的娛樂,其出行還可算基本需求,公共服務還是要照顧周到的。但有多少人是晚上還在忙碌,深夜才得收班回家?這個問題倒不是不能弄清楚,它可能只是被忽略了。
公共交通收班時間的確定,也不能說沒有調查。網上很多市民有反映這一問題,所得到的官方回復,又都是以客流量調查為依據,以說明收班時間定得還算合情合理。但客流量調查本身是值得討論的。服務運行時段,可以看見明顯的客流分布,但運行結束后呢?潛在的客流如何計算,有沒有去分析?如果公交運行時間沒有靈活安排,沒有一些嘗試、試驗,有意去摸索人們最真實的出行規律,這種調查能不能采集到可信的數據?有的時候,不是我們的出行需求決定了公交運行時間,可能恰恰相反,公交的時間決定了我們出行的規律——這種規律又成為調查、研究的對象,反向推出了出行需求。
公共服務當然需要成本,公共交通不可能24小時運行,這可以理解。但公共服務最大化,首先是滿足多數、兼顧少數,以可以承受的成本服務于最多數人。那么,時間的確定至少需要細致的權衡,得有一個反復試探的過程。更何況,夜間收工、有夜間出行需求的人算不算少數,還是個問號。人們的職業形態日益豐富,作息時間參差不一,出行需求多樣化,公共服務時間表有沒有變動,有沒有與時俱進呢?
所謂主流人群,從誰能最大化地享受到公共服務,就可以獲得新的定義。把主流人群簡單視為城市發展驅動力,還是同時看做最大化滿足服務的對象,也考驗著城市的管理思維。朝九晚五,這種公務員時間一直就被假定為一般人的作息狀態,它大概也成為了“主流時間”吧。可能管理者認為多數人搭車是方便的,但誰又知道,是不是更多人在夜間如喪家之犬呢?解答這個問題,至少要進一步的推進調查、統計,要做到科學、精確,這才是所謂精耕細作的管理。
收班時間,是晚8點、10點還是11點,不過是一兩個小時之間的權衡,背后卻是多少萬人能不能趕得上車的問題。也就是說,公共服務要精確計算人們的需求,正如計算稅收可以精確到某個小數點,態度得嚴苛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