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樹木要死,林業局不管,又不讓老百姓管,莫非它們的死正遂了某些人的心愿?這個猜疑,我是從這位“雷語連珠”的孫局長所說的另一句雷語聯想到的——記者問及該公園面積時,孫局長說“這個你沒必要問”。顯然,在他眼中,媒體監督同群眾監督一樣,屬于“多事”與“吃飽了撐的”之列。孫局長上述“不合作”言論,讓我覺得某些官員真的是與時代脫節,行政思維嚴重不能與日益“飽脹”的公民意識相適應。
我聽說過有干部因為吃飯喝酒被撐死,但甚少聽說普通百姓被食物撐死的。所謂老百姓吃飽了多事,不正是因為某些官員吃飽了不干事嗎?
這不是個別現象,不滿于老百姓多事的官員肯定不止一個孫局長。不同的是,有的官員發牢騷,只在茶余飯后,有的則是沖著媒體發。這些牢騷包括“替黨說話還是替百姓說話”、“老百姓想要公平是臭不要臉”、“有事別找我,要跳樓請上五樓”等官腔。當然,還有一種比較極端的牢騷會直接上升為野蠻行徑:截訪、跨省……
在網絡時代,公民監督無所不在,官員要是抱著陳舊的“打壓”思維不放,最終恐怕都難免自取其辱。周久耕、“機密縣長”等事件都是很好的案例。值得一提的是江蘇溧陽市那位“微博開房”的衛生局長,對信息時代如此無知,分明是只管偷情無視輿情嘛!鬧出笑話是必然的。
毋庸置疑,時下老百姓的“多事”,是權利意識強化的體現,是公民精神的釋放與張揚。人們積極投身公共事務,通過監督政府、建言獻策等形式,履行國家主人的責任與使命。可以想見,公民精神正在與時俱進,不能適應這一形勢的卻是某些官員。這些官員越嫌百姓“多事”,恰恰證明了百姓“多事”的價值。
顯而易見,這些視公民監督為“多事”的官員是不稱職的。那些發表譏諷群眾之雷語者被曝光后,紛紛受到處分,最終被群眾所譏諷。按說,這足以對其他官員起到警示作用。奇怪的是,此類官員仍然是前赴后繼。
這只能說明兩個問題:要么這些官員根本不看報、不上網,繼續與時代脫節;要么就是有“權力自大癥”,始終抱持“民意能奈我何”的習慣思維。其副作用顯而易見,譬如上訪、群體事件。為官者若不能盡快適應百姓“多事”,后果必然是自身面臨“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