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對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知有很大出入的媒體報道和官方說法持懷疑態度和質疑精神,本身無可厚非。不過,廣大網民對于承包500畝土地的農民年收入20萬元的報道持懷疑態度,作為出身農民家庭、經常與農民直接打交道的最基層公務員的筆者認為,這種懷疑和質疑實質上折射的是當前很多公民對我國國情知識的匱乏,這種國情知識的匱乏比懷疑和不信任本身更危險。
農民年收入20萬,這只是個例,只是少數種糧大戶的年收入,不是全國幾億農民的收入都這么高,以全國大多數農民家庭的實際低收入否定少數的個別農民家庭的高收入,這種邏輯沒有道理。
事實上在農村富余勞動力外出打工的大背景下,在發展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政策扶持下,全國各地出現了不少農民或城市市民在農村承包大量田地耕種成為種糧大戶。而且這種現象不只是在人均耕地面積相對較多的東北地區存在,即使一些人均耕地面積較少的省份也有,比如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解集鄉種糧大戶李偉承包的土地多達4100畝,安徽一些農民更是跑到其他市縣承包幾十畝、幾百畝乃至兩千畝田地成為種糧大戶。廣大網民懷疑承包500畝土地是假新聞,足以證明當下不少人對農村實際情況缺乏了解。現在全國各地承包500畝土地的種糧大戶已經有很多了,如果還懷疑,只能說明國情知識還停留在N年前。
其實承包500畝土地的年收入是20萬元,看上去總收入比較高,但是簡單計算下,不難發現,這個高收入實際上同樣是低收入,而且利潤比很多4口之家年收入在幾千元的農民收入還低。年收入20萬元,但是平均下來,一畝地的年收入不過是區區400元,抵不上廣大質疑者聚餐的一頓飯錢,這樣的收入和利潤顯然很低。這實際上也是農村土地大量拋荒和農民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就是種地的利潤和收入太低了。從這個角度說,質疑20萬元的高收入,而忽視一畝地只有400元低收入的現實,實質上是從不信任角度出發的片面解讀,而不是客觀公正態度下的質疑。
公民國情知識匱乏的責任固然有公民自身原因,但是政府部門、教育機構和媒體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政府部門和教育機構缺乏國情知識教育的機制,基本上不開展國情知識普及教育活動,而媒體在這方面的宣傳也不夠,同時由于假新聞很多,尤其是宣傳的正面新聞不少是“擺拍”導致失去公信力,這一點媒體自身應當糾正,當然國家應當加大國情知識教育活動,普及公民國情知識,而目前媒體開展的走基層活動正是一次國情知識普及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