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在“2016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表示,城鎮化主要是勞動力從農村轉向城市,給我們帶來了充分的勞動力供給,勞動力供給也是重要的生產要素,不會構成經濟增長的瓶頸。
蔡昉認為,判斷經濟發展階段時不能僅僅依據人均GDP水平,還要看人口結構是否有利于經濟增長,能夠創造人口紅利,還是可能會產生人口負債,成為阻礙經濟增長的因素。蔡昉說,“過去我們獲取人口紅利的主要手段其實是借助城鎮化,特別是農民工從農村、農業這些生產率低的部門轉向生產率高的城市和非農產業,這是一個重要貢獻,未來如果還能繼續保持下去,我們還可以得到經濟增長的動能。”同時,改革可以得到及時的改革紅利,也就是說,通過戶籍制度改革加快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就可以提高城鎮化的潛在增長能力。戶籍制度改革要把目標定在機制、體制的變化上,而不要用指標來考查,必須著眼于讓真正意義上的資源重新配置,推動城鎮化獲得改革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