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得起車,未必買得起車位。日前,鄭州70萬元一個的“最貴”停車位曝光。車位屬位于鄭東新區金水東路與黃河南路交叉口西北角的小區,該小區地下車位有520個,地面車位90個,已經全部有主。物業人員說,“現在二三十萬元買不到車位,能停兩輛車的子母車位一般在60萬元以上。”因為最貴車位被炒到70萬元,很多業主只好在小區和周邊主干道“打游擊”。
如果車位繼續漲下去,不排除有一天會出現“買車位送車”。現在很多小區,包括那些剛建起來、看起來檔次還很高的小區,已經出現了“一位難求”,很多業主的車輛亂停亂放,爬上了草坪,占領了人行道,影響了形象,擾亂了交通。即使這樣,由于可供“開發利用的空間”有限,很多車還根本找不到“窩”。現在因為停車而發生的糾紛越來越多,如果這一情況得不到根本好轉,不排除有一天車位會成為城市的頭等難題。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有人提出市場化的理念,認為通過適當漲價,來增加開發商建設車位的動力。這里隱藏著兩個問題,一是一些老舊小區,很難單憑自身的努力拓展車位。在車位不能新增的前提下,那就只有漲價吧。按照簡單的價格形成機制,現在鄭州這個小區,停車位一個70萬元被稱為“最貴”,未來又是多少?這意味著“只有更貴沒有最貴”。
二是對于新小區來說,也存在著投資收益的問題。如果開發商經過計算,加大車位建設了,由此控制的車位價格,實現的車位收益,還不如控制車位建設因為價格上漲帶來的投資收益。說穿了講,這里就是“薄利多銷”和“暴利營銷”的區別。市場投入是存在邊際效應的,如果把車位賣成奢侈品,一樣能夠獲取巨額利益,開發商何必要大規模建設車位?這也意味著,是時價格暴漲了,車位依然緊張。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可能還在城市規劃上,反映政府如何認識車位問題,有沒有下決心解決車位問題。現在我們把像下水道這樣的工程,理解為是城市的里子。正如人們公認的,“面子”是城市的風貌,而“里子”則是城市的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撐起“面子”。其實車位也是城市的里子,關系民生,關系城市秩序。現在很多城市把大量的精力用在修建主干道和城市廣場上,并沒有頂層設計車從主干道下來怎么辦,開車到城市廣場停在哪里。這還是反映著“面子觀”和“里子觀”。
看過一個關于未來汽車的宣傳片。隨著汽車智能化的發展,未來的一天,需要用車了一鍵遙控,車自動到樓下等待;去開會、購物和娛樂了,一鍵遙控,車送到目的地,自動進入停車場等待。這一切,需要技術的支持,也需要規劃的支持,如果城市車位太少,愿景也就永遠不可能成為現實。如果政府把停車位視作城市的里子,起碼有著兩個工作可做,一是明確新建小區的車位配套率,二是政府加大公共車位建設,根據城市的現實和未來,科學規劃和建設公共性的車位。
停車位也是城市里子問題。停車場的意義不遜色于休閑廣場,如果不高度重視和解決停車位建設滯后問題,未來就會像“到城市來看海”一樣出現“到城市下餃子”,車位會成為城市發展的大難題。而在這一過程中,車位“只有更貴沒有最貴”是必然的,成為最貴依然難求也不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