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散去,藍天回歸。要迎來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態,還需要我們不懈努力
4月15日傍晚,北京遭遇沙塵暴突襲。據稱,這次沙塵暴是近13年來北京遭遇的最強沙塵天氣。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本是春光明媚好時節,卻被一場沙塵暴攪了心情,也讓人們穿越到了過去。老舍先生曾在《北京的風》一文中描寫過北京春天的風沙:“北邊的禿山擋不住來自塞外的狂風,北京的城墻,雖然那么堅厚,也擋不住它。寒風,卷著黃沙,鬼哭神號地吹來,天昏地昏,日月無光。”京派作家林斤瀾也提到過北京的沙塵暴:“忽然,從塞外的蒼蒼草原、莽莽沙漠,滾滾而來。從關外撲過山頭,漫過山梁,插山溝,灌山口,嗚嗚吹號,哄哄呼嘯,飛沙走石,撲在窗戶上,撒拉撒拉,撲在人臉上,如無數的針扎。”沙塵暴有多少年歷史,也許無從考究,但它經常造訪京城確是不爭事實。
這些年來,隨著三北防護林建設等重大生態工程的實施,沙塵的危害已經大大減緩。記得兩年前的全國兩會期間,有位代表談到北京沙塵暴說:多年前“一到春天北京總有一陣子沙塵特別大,厲害時都能把天空染成黃色”,“現在‘滿天黃色’的日子越來越少了”。
然而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盡管這些年來,我們在環境生態建設方面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但全國范圍的生態環境治理,僅僅是還清歷史舊賬,就很不容易。據統計,今年沙塵天氣比去年同期偏多。在此之前,今年北方地區已出現6次沙塵天氣過程,其中5次沙塵、1次強沙塵暴,略少于常年同期(7.3次),比去年同期(3次)偏多。
與此同時,汽車工業等新污染源的出現,也讓治理任務面臨新的挑戰。沙塵暴少了,霧霾天多了,這是不少人的直接觀感。一位全國政協委員就說,“雖然沙塵天少了,但現在每天出門要看PM2.5了。”
有網友感嘆,寧愿忍受霧霾也不要沙塵暴。事實上,對于普通民眾來說,既不喜歡沙塵暴,也難接受霧霾。由此便涉及一個公共命題,在治理霧霾的同時,不可忽略治理沙塵暴。本輪沙塵暴不期而遇,來勢洶洶,可視為一次提醒,沙塵暴并未遠去,更未絕跡,如果掉以輕心,或有卷土重來的可能;如果高掛免戰牌,它甚至會變本加厲。因此,不能因為近些年沙塵暴正在式微,就忽略了它的余威。一旦它猖狂起來,勢必讓人措手不及。
沙塵散去,藍天回歸。一切似乎歸于平靜。然而,要迎來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態,還需要我們不懈努力。沙塵暴不是生活的談資,而是滲入環境治理的沙子;也不是手到病除的小病灶,而是關涉艱辛而恒久的治理難題。無論植樹造林還是遏制水土流失,無論草原種草還是治理土地鹽堿化,都需再加把勁。
習近平總書記談及霧霾天氣時回憶說,小時候在北京,那時候其實沙塵也很大,戴著口罩騎車去上學。老的問題解決了,我們還在面對新的問題,其實老的問題和新的問題,在中國社會里面是同時存在的。這種問題意識值得品讀,清醒判斷尤需體會。為了大眾健康,為了滿足人們對生活品質的更高追求,環境治理無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