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源頭治理,地方政府承擔哪些責任,以及治理方式與效果考核,都應該明確
在1日舉行的全國環境監測現場會上,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介紹說,我國已經完成9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的源解析工作,其中北京、杭州、廣州、深圳的首要污染來源是機動車,石家莊、南京的首要污染來源是燃煤,天津、上海、寧波的首要污染來源分別是揚塵、流動源、工業生產。
找到大氣污染的首要污染來源,等于找到了霧霾形成的“禍首”。雖然2013年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已向霧霾宣戰,但由于之前沒有找到首要污染來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治理效果。這次找到9個城市的首要污染來源,有利于加快霧霾治理的進程。
此前,很多城市公布的空氣主要污染源有三四個,在治理上往往缺乏主次,甚至不同城市治理大氣污染時在吃同樣的藥。這次研究發現9個城市首要污染源并不相同,為下一步科學治理提供了依據,相關城市顯然要把當地霧霾的“禍首”列為頭號目標進行重點治理,這樣,治理效率才能提升,治理效果將更明顯。
據說,正在討論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提出“要加強源頭治理”。而找到各個城市空氣首要污染源,就等于為源頭治理提供了決策依據,明確了治理重點和方向,這將在治霾歷史上留下重要一筆。但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找到霧霾“禍首”僅僅是源頭治理的第一步。
也就是說,找到各個城市首要污染來源,只是明確了治理主次,但研究結果能否說服公眾配合治理,地方政府能否依據研究結果有效治理,治理效果究竟如何,都還是未知數。這對各地有關方面的重點治理的力度和智慧,都是很大的考驗。另外,加強源頭治理還需要法律有力支持。
研究表明,北京、杭州、廣州、深圳的首要污染來源是機動車,這其實與之前某些研究結果一樣,例如,北京環保局曾表示,學術界充分證實機動車為主要污染源。但筆者注意到,北杭廣深的不少網友并不認可當地空氣首要污染來源是機動車,理由是某些國外大都市比北杭廣深機動車還要多,但卻不見霧霾。
如果北杭廣深部分市民不認可這個研究結果,恐怕不會支持機動車污染治理。尤其是,當治理霧霾涉及有車族切身利益時,如果部分市民不支持,顯然會影響治理效果,比如,部分市民寧愿開車不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關方面只有拿出研究證據去說服市民,才能促使全社會對治理機動車污染形成共識。
而且,目前找到的霧霾“禍首”還有待進一步細化。以機動車是首要污染來源為例,究竟是因為一個城市機動車總量過多(是否公車過多)造成污染,還是因為當地的成品油標準不高,或是對黃標車治理力度不夠?換言之,不能只是確定一個模糊的“禍首”,還應該進一步指出具體問題。
雖然發現霧霾“禍首”為源頭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撐,但這種支撐僅僅是學術研究層面,還應該得到法律有力支撐,即在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詳細規定如何進行源頭治理,地方政府承擔哪些責任,以及治理方式與效果考核,都應該明確,唯有這樣,科學研究才有價值,才能與行政治理形成合力。
另外,吳曉青還坦言,有些地方政府為了減輕考核壓力、環境質量達標等目的,行政管理部門指使監測站編造、篡改監測數據的情況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政府和環保部門的公信力,對監測系統也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對這樣的問題,首先應該徹底曝光,其次是必須嚴厲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