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個學生只有2個完成了作業,為什么?因為我們這里沒有檸檬酸,也買不到小蘇打?!鼻安痪玫囊粋€周五,湖南省石門縣新鋪鄉中心學校化學教師楊賢辰,將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教材第45頁課外探究實驗——“自制汽水”布置給了全班學生,沒想到由于實驗材料缺乏,導致大部分學生難以完成作業。近日,中國教育報記者在農村學校采訪時,不少教師反映,自新課程實施以來,學生、教師及課堂教學都發生了明顯變化。伴隨著這些變化,出現了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最為突出的是教材城市化的問題,給農村學校尤其是偏遠地區農村學校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帶來了不少困難。(4月14日 《中國教育報》)
何謂木桶效應?它是指盛水的木桶是由許多塊木板箍成,其盛水量也是由這些木板共同決定的。若其中一塊木板很短,則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這塊短板就成了這個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換掉短板或將短板加長才成。這便是著名的木桶效應,又稱短板效應。
也許你會說,“這篇新聞講述的是教材課程向城市化傾斜的現象,你為何和木桶效應扯上了呢?”其實,世界上的萬物除了種類存在很大的差異外,其內在的道理都是相容相通的。我們如果把國家的教育事業看做一個裝水的“木桶”,教師素養、教材課程設計、教育資源配置等這些方面就好比是組成“木桶”上的一塊塊木板。因此,教育事業能否取得快速均衡發展,關鍵取決于這些“木板”能否齊頭并進。如果任何一個拖了后退,那么教育事業發展就會受阻。
該篇報道中,透過記者的調查我們發現,現行教材課程里的編撰內容存在向城市化傾斜的跡象,具體表現為教材課程內容較多地涉及了城市中存在的先進事物,這些內容雖然貼近城市孩子生活但同時也使農村孩子的學習生活邊緣化。只要你細細鉆研一下城市化的教材課程,你會發現很多活動的設計貼近城市情景,遠離農村情景。另一方面,從教師教學的角度來看,教材對教師素養以及輔助教學設備的要求具有城市化傾向。試想,在這些情況下,就造成了學生享受教育的不公平性,也阻礙了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
隨著教材課程的城市化傾向日益加劇,農村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相互脫離,影響了孩子對書本知識的學習。除此之外,教材課程的城市化也使得許多農村學生向往進城學習,目的是能夠享受到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隨著時間的逐漸推移,最終的結果是城鄉教育差距不斷加大,學生和家長的擇校熱會愈演愈烈。因此,教材課程城市化現象需警惕。要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快速發展,筆者認為應及時補齊短板,對于教材課程出現的城市化傾向應加以整改,只有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