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今日遭遇今年首個明顯沙塵天。上午10時起,北部郊區開始明顯受到外來沙塵的影響,PM10濃度大幅上升,單站小時濃度均超過500微克每立方米以上,并很快影響到城區。目前,沙塵自北向南對北京的影響范圍逐漸加大,PM10污染水平進一步升高,請大家減少戶外活動,關好門窗。(3月28日《新京報》)
霧霾污染“陰魂未散”,沙塵污染又“猙獰現身”。沙塵天氣,已成為又一個對人類構成重大威脅的自然災害。盡管北京這次沙塵天氣因外源輸入,是受蒙古國沙塵暴影響,但本地揚塵,也是造成沙塵天氣的誘因之一。特別是,近年來各地沙塵天氣頻發,除了氣候原因之外,是否也有人為因素呢?我們當反躬自省。
我國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約為165.3萬平方公里,其中人類活動導致的現代沙漠化土地約有37萬平方公里。沙漠化是我國目前面臨的一個嚴重的社會經濟與環境問題。雖然我國為治理土地沙漠化開展了大量工作,但沙漠化的態勢,仍然是治理速度趕不上惡化速度,土地沙漠化和荒漠化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過去,我國荒漠化治理存在三大誤區:重建設、輕保護;在干旱區與草原地區大面積造林,用樹木阻擋沙塵暴;信奉人定勝天,忽視了自然界的自我修復能力。而整個環境退化的過程,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錯誤的政策主導了人的行為。例如,在不斷增長的人口壓力下,人類不斷向未開發的脆弱生態系統遷移和引入不適宜的耕作制度,濫墾、過度放牧和濫樵。諸如此類的政策錯誤,值得好好反省。
在沙漠化防治中,“水”是關鍵。生態問題,實質上是水的問題,有水就是綠洲,無水就是沙漠。水不僅是農業的命脈,而且是人類生存的命脈。但目前在水資源的利用上,也存在嚴重的問題。在我國,由于灌溉技術落后浪費的水資源高達國民總用水量的50%至60%,傳統的地面灌溉技術是造成我國水資源緊缺的罪魁禍首。我國現有有效灌溉面積8.1億畝,98%仍然采用古老的漫灌技術,浪費的水資源高達灌溉用水量的70%,說明灌溉不僅是水資源的浪費大戶,也是節水潛力最大的一個領域。
因此,治理“霧霾”莫忘“沙塵”。 沙塵天氣來襲,當務之急是要做好防護工作,將經濟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加緊環境恢復和建設。同時,治理沙漠化要從長計議,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政策,革新耕作制度,實施農機具改革;嚴格保護和合理利用天然牧場,因地制宜建立不同比例的人工草地,對退化草地要進行綜合治理,建立和鞏固以林草植被為主體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