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區域或城市發展的先決條件,區位條件和自然稟賦不僅是一種戰略資源,更是確定一個地區發展定位時必須考慮的內在因素,因為區位條件和自然稟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地區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潛力,也左右著一個地區、城市聚集力的大小。
縱觀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中的64個地區,從地理上劃分,他們已覆蓋我國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七大區域,且主要集中在華東與華中地區,其中華北地區7個,東北地區9個,華中地區11個,華東地區15個,華南地區7個,西南地區8個,西北地區7個;從經濟帶上劃分,方案中的東部沿海試點地區更多于中部和西部,其中東部沿海地區31個,中部內陸地區18個,西部邊遠地區15個。就自然稟賦而言,優良的自然稟賦是一個地區形成吸引力、發展特色產業的基礎和前提,我國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中的64個地區在自然稟賦上各具特色,對經濟發達地區而言,經濟發展對自然稟賦的依賴度相對較小,而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城市化與地方經濟的發展都對自然稟賦有極高的依賴。
一、省級試點地區區位優勢與自然稟賦
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省級試點省份共有兩個,分別為江蘇省及安徽省,兩省地理位置共同處于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華東地區。雖同屬于一個區域,但兩省在自然資源與區位條件上卻極為不同,對區位條件與自然稟賦亦有著不同程度的依賴,由于安徽地處內陸,因此對區位與資源的依賴程度更深。安徽境內有長江和淮河兩大河流,長江通向大海,江闊水深,具有便利的航運條件,對安徽南部長江流域范圍內的經濟發展有極大的提升作用。2014年9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將安徽作為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部分,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更確認了安徽省會合肥是與杭州、南京并列的長三角重要城市,同時皖江示范區、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也共同成為長三角區域戰略重要組成部分,此舉必然極大提升安徽的經濟及城市化發展速度。
安徽地貌和氣候條件復雜多樣,使其擁有豐富的動植物及礦產資源,2013年,安徽省11個市、縣被國務院確認為“資源型城市”,其中淮北市、銅陵市作為資源衰退型城市已經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難點地區,未來,安徽在城市化進程中需不斷打破其省內多個城市以資源為主導的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
二、計劃單列市試點地區區位優勢與自然稟賦
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計劃單列市試點中共包括三個城市,分別為浙江省寧波市,遼寧省大連市及山東省青島市,三個城市同為濱海城市,其中寧波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大連位于遼東半島南端,瀕臨渤海與黃海;青島位于山東半島東南部, 東、南瀕臨黃海。
作為沿海城市,三地的區位優勢極為突出,都是我國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以青島市為例,青島是整個沿黃區域中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和最主要的出海口,獨特的地理優勢有力地支撐了青島作為山東半島中心城市的地位,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重啟,青島港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最佳出海口和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地位作用日益增強。在資源方面,青島以海洋資源著稱,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顯示,青島將全面構建陸海統籌生態保護機制,實施全域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等,從而更好地保護與開發利用海岸帶資源,保障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省會城市試點地區區位優勢與自然稟賦
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省會級城市試點共有7個,分別為河北省會石家莊市、吉林省會長春市、黑龍江省會哈爾濱市、湖北省會武漢市、湖南省會長沙市、廣東省會廣州市及重慶市主城九區,在地緣上它們分布于我國華北、東北、華中、華南、西南五個區域。具體區域分布情況可見下表:
河北省會石家莊市隸屬于華北地區,位于環渤海灣經濟區,是我國正在建設的石家莊城市群的中心區,也是京津冀城市群南部的中心城市,在京津冀一體化的大潮下,石家莊的區位優勢將得到更大發揮。在自然環境方面,石家莊屬資源型缺水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58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8,這對其城市聚集力及經濟發展都有較大影響,隨著南水北調石家莊段工程的通水,石家莊的缺水問題將得到緩解。但石家莊近年來極易受到霧霾侵擾,因霧霾而帶來的環境問題正在成為其經濟發展的主要阻礙因素之一,如何治理霧霾,改善現有的城市生態環境,是石家莊城市化發展中面臨的重要難題。
吉林省會長春市、黑龍江省會哈爾濱市均地處東北,同屬于“哈長(哈爾濱長春)城市群”。在區位條件上,哈爾濱地處東北亞中心地帶,被譽為歐亞大陸橋的明珠,是第一條歐亞大陸橋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樞紐,未來在對俄貿易中,哈爾濱的絕對區位優勢將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目前哈爾濱已在著手構建全方位對俄商貿體系。在農業資源上,兩地都有不可取代的優勢。以哈爾濱為例,哈爾濱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方案顯示,哈爾濱將利用自有的農業資源條件,不斷發展現代農業,打造農業示范園區,促進現有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
湖北省會武漢市與湖南省會長沙市相距僅三百余公里,同屬我國華中地區,兩者都擁有在我國省會城市中不多見的自然資源優勢。以武漢市為例,武漢是我國水資源豐富的省會城市之一,水域面積占全市市區面積的1/4,這構成了武漢氣勢恢宏、極具特色的濱江、濱湖水生態環境。在地理區位上,兩地共同隸屬于以武漢為首的長江中游城市群,這一城市群也正成長為未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的重要新興增長極,作為我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和綜合交通樞紐,武漢是這一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也將進一步利用其承東啟西、接南轉北的國家地理中心作用,加強對周邊城市的輻射與帶動。
2010年廣州市各區平均人口密度
廣東省會廣州市位于我國經濟比較發達的華南地區,作為我國珠三角區域和泛珠三角區域的中心城市,對周圍區域具有強大的輻射作用。但經過長期工業化與城市化的發展,近年來廣州在環境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作為一個人多地少、“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廣州土地資源問題更趨于激化。《中國廣州城市建設與管理發展報告(2013)》顯示,2004—2011年間,廣州市耕地面積減少了614.65平方公里,耕地保護面臨嚴重挑戰。報告同時顯示,廣州市中心城區人地矛盾尖銳,使得公共資源負載壓力增大,城市公共資源緊張。基于種種現狀,我們看到,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明確,廣州將進一步促進土地的集約利用,確保耕地和生態用地面積不減少,深入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嚴控增量、盤活存量,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重慶主城九區地圖
重慶市位于我國西南地區,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方案顯示,重慶的試點區域集中在主城區范圍內。重慶是嘉陵江與長江的干支流交匯處,因此其城市承載能力與環境建設對下游地區有著重大影響,試點方案明確,重慶主城九區將嚴格源頭保護制度,健全能源、水、土地節約集約使用制度,以此建立我國長江上游的生態安全屏障。同時,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龍尾”,重慶是三峽經濟帶與西南地區承東啟西、左傳右遞的區域性軸心,也是連接東、中、西部的重要橋頭堡,因此重慶——尤其是作為重慶政治、文化、經濟、金融中心的主城九區,同時也是中西部發展的中心區域,其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都將對我國中西部地區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四、地級市(區、縣)試點地區區位優勢與自然稟賦
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地級市(區、縣)試點共有25個,涉及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和西北區域。具體區域分布情況可見下表:
北京市通州區與天津市薊縣同屬于我國華北地區,兩地相距僅約100公里,氣候條件極為相似,但在區位條件與自然資源上,則有各自不同的優勢。以薊縣為例,薊縣是天津市唯一的半山區縣,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氣候宜人,作為北京、天津的 “后花園”,薊縣在京津的環境優化中將承擔更多的責任,利用其自身優勢,重點發揮生態保護功能。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也顯示,薊縣將更加注重生態文明建設。
長吉圖先導區區位圖
吉林省吉林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同屬于我國東北地區。在區位條件上,三個城市都占據著天然地理優勢,同時也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吉林市為例,吉林市是長吉圖戰略的重要腹地,在長吉圖地區發展中將起到主要的依托作用,同時吉林市水資源蘊藏量極為突出,白山、紅石、豐滿三大水電站均在市轄區之內,是我國重要水電資源基地。結合其區位條件與自然資源特點,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指出,吉林市將推進“生態城市”建設,加強松花湖和松花江等重點流域保護治理,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和大氣污染防治,推進節能減排發展。
上海市金山區、浙江省嘉興市、福建省莆田市、江西省鷹潭市、山東省威海市、山東省德州市五個地級市(區、縣)位于我國經濟最發達的華東地區,在一定區域內,均有著不可替代的區位和自然條件優勢。以德州市為例,德州處于環渤海經濟圈、京津冀經濟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以及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交匯區域,區位優勢突出。德州也被稱為“中國太陽城”,光照資源豐富,日照時數長,光照強度大,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太陽能的地理優勢和良好的太陽能產業基礎,在低碳城市建設上,德州的這一優勢將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河南省洛陽市、湖北省孝感市、湖南省株洲市在地域上共同屬于我國的華中地區,在城市群發展中,三個城市分別是區域內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其中洛陽是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孝感是武漢城市圈成員城市之一,株洲則是長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株洲市為例,株洲地處湖南“東大門”,擁有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但作為一個工業老城,長期的重工業發展使株洲的環境不斷惡化,曾一度被列入“全國十大污染城市”,近年內,雖經過長期的污染治理,自然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仍將是株洲市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的重要任務之一。
廣東省東莞市、廣東省惠州市、深圳市光明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五地都位于我國華南地區,這些市、區在特定范圍內都是具有重要戰略性意義的地區。尤其對已經歷了一次城市化過程的東莞而言,此次入選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將為東莞的新型城鎮化尋找到更多的出路。過去30年里,東莞因發達的加工貿易而成為世界制造業基地,也經歷了迅速的城市化過程,但在經濟社會轉型的背景下,面對資源約束、土地效能低等問題,東莞亟須提升二次城市化質量。
四川省瀘州市、貴州省安順市、云南省曲靖市屬我國西南地區,這一地區自然條件十分復雜,且大部分地區屬于長江流域,從而擁有大量的生態資源。以貴州省安順市為例,安順是貴州省第三大城市,地處長江水系烏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盤江流域的分水嶺地帶,是世界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所在地,有“中國瀑鄉”、“西部之秀”的美譽,基于其自然環境與資源的特點,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顯示,安順市將不斷完善生態補償和修復機制,探索建立市場化生態補償機制,加大環境保護和治理力度。
甘肅省金昌市、青海省海東市、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處在我國西北地區,由于地理及歷史原因,這些城市的發展水平落后于沿海及內陸城市,但在我國西部開發戰略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這些區域的經濟發展能力正在得到釋放。西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以金昌市為例,其鎳礦儲量居世界第二、全國第一位,被譽為“鎳都”。作為資源型城市,金昌以能源為動力帶動了工業化和城鎮化的互動,但資源開發必然會對環境造成損害,因此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顯示,金昌市將建立生態文明考核評價機制,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都將納入城鎮化發展評價體系,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此外,由于金昌地處河西走廊中段,年均蒸發量是降水量18倍,所以,金昌也是全國110個重點缺水城市之一,因此強化水資源開發利用、用水效率,也是金昌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的任務之一。
五、縣級市(區、縣)試點地區區位優勢與自然稟賦
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縣級市(區、縣)試點涉及了我國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和西北區域的25個地區,以中小城市為主,具體區域分布情況可見下表:
河北省定州市、河北省張北縣、山西省介休市、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同屬于我國華北地區,作為試點,這些地區將充分結合自身的資源特點優勢來促進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定州市為例,定州是京津冀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也是我國重要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定州形成了奶牛、生豬、蔬菜、花木四大特色產業,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顯示,定州將利用身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全國蔬菜生產核心區、全國生豬和油料生產大市、河北省花木之鄉等優勢,重點發展綠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區,進而構筑古城特色鮮明、現代氣息深厚的城市格局。
遼寧省海城市、吉林省延吉市地處東北區域,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背景下,亟需形成特色新興產業集群和有支撐力的產業體系,其中內陸小城市發展所產生的區域帶動力不容忽視。以海城市為例,它位于遼東半島腹地,地處沈陽經濟區之中,具有豐富的農業資源,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稱,在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中,海城將發揮這一優勢,推動農業的支柱性產業作用,使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具體措施包括:鼓勵涉農企業從事農產品加工流通,鼓勵發展農家樂、休閑農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條等。
浙江省義烏市、福建省晉江市、江西省樟樹市、山東省鄆城縣同屬于我國華東區域,華東地區歷來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近年來我國許多重要的國家經濟開發戰略也緊緊圍繞這一區域展開,這將給許多中小城市的發展帶來提振作用。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即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例,涉及的主要省份都集中在華東區域。在“新海絲”建設中,福建晉江市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將更加突出海洋經濟特色,積極挖掘海洋產業的潛力。目前,福建省正在描繪“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藍圖,地處閩東南沿海的晉江在這一藍圖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性地位。
河南省禹州市、河南省新鄭市、河南省蘭考縣、湖北省仙桃市、湖北省宜城市、湖南省資興市地處我國華中地區,由于氣候、地理等天然優勢,這一區域也是我國重要的農業與農產品生產基地,上述的城市中絕大多數也以農業而聞名。以湖北省宜城市為例,宜城是我國中部地區國家農產品主體功能區,具備農業發展的天然優勢與基礎,根據宜城市的這一特征,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顯示,宜城將推進農業現代化支撐新型城鎮化,鞏固宜城產糧大縣地位,提高糧食產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同時,確定宜城生態保護紅線區域、自然資源使用上限和環境質量安全底線,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同步協調發展。
海南省儋州市是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縣級市中唯一位于華南地區的城市,儋州市位于海南島的西北部,瀕臨北部灣,是海南省土地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級市,也是海南西部的經濟、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西部是海南工業、能源、港口最集中的區域,也是熱帶特色現代農業和旅游業極具發展潛力的區域,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顯示,儋州將繼續集中發展休閑、旅游、度假、養老產業集群,增強人口和產業集聚能力,促進農業人口轉移。
四川省閬中市、貴州省都勻市、云南省大理市、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在地理區域劃分上共同屬于我國西南地區,這些城市中既有我國少數民族的聚集區,也有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以云南省大理市為例,這里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地處云貴高原上的洱海平原,作為著名的淡水湖洱海的所在地,生態既是大理的重要資源,也是大理的核心競爭力,保護好生態環境是大理能夠持續發展的根基與關鍵,因此,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顯示,大理的試點任務之一便是探索生態治理保護新機制,完善稀缺資源保護和有償使用制度,對環洱海濕地、公益林按等級實施補償,探索完善洱海保護治理模式。
陜西省高陵縣、青海省格爾木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拉爾市位于我國的西北地區,該地區的全部省份都在我國西部大開發所覆蓋的范圍之內,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新疆地區作為向西開放的橋頭堡,將再次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與核心地區。以伊寧市為例,伊寧市是副省級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首府城市,地處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咽喉要道,隨著鐵路、高速公路的建成,伊寧連接歐亞大陸橋頭堡的位置將越發凸顯,伊寧也將重點建設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和優勢資源轉化加工區將資源與地理優勢轉化為經濟動力。
六、建制鎮試點地區的區位優勢與自然稟賦
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中的建制鎮試點共有兩個,分別為浙江省蒼南縣龍港鎮和吉林省安圖縣二道白河鎮,一南一北的兩個小鎮分別在生態與城鎮化典范的建立上具有重要意義,其中二道白河鎮將更注重長白山景區的生態保護,將建立“寓教于游”的生態環境教育推廣機制,積極引導私營企業參與到長白山景區的經營管理中。而龍港因為在建鎮之初,就率先推行了土地有償使用、戶籍管理制度和發展民營經濟等三大制度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條農村城鎮化的路子,成為中國農民自費建城的樣板,被譽為“中國第一座農民城”。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顯示,龍港鎮將繼續探索出一套精簡高效創新的設市模式,統籌帶動鰲江流域協調發展,促進海西城市群加快發展,打造在全國具有示范意義的新型設市模式的典范。
綜上所述,在城市或地區的發展過程中,通過開發具有比較優勢的自然資源或借助優越的區位條件獲得經濟和城市化的進步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而從我國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確定的64個試點中也不難總結出,這些城市或是有著優質的自然資源,或是在生態環境建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或是在我國最新設定的區域戰略性開發上占據有利的地理優勢,而優越的區位優勢與自然資源勢必將帶動這些城市經濟與城市化的急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