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南寧市,東寶路上面驚現一段史上最窄人行道,寬度目測約20厘米左右,路人根本無法在上面行走,過往行人只能行走在機動車道上。(1月26日 新華網)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深入和都市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對機動車的需求越來越高,很多擁有汽車的人都恨不得城市的道路,能讓車輪像人的雙腳一樣,可以直接開進自己的家、辦公樓和商場……機動車儼然成為了城市道路的“主人”,而城市道路建設也總是毫不猶豫地為機動車“讓路”。在機動車道的壓榨下,人行道越來越窄,有的甚至窄到“容不下”一個人。南寧的“最窄人行道”,最窄處不到30厘米,只能勉強供一人行走;濟南市一條人行道僅有20厘米寬,勉強能供一個人側身通過;沈陽中山公園北側一條不足百米的人行道,最窄處只有10厘米,只能放進一只腳……
人行道是老百姓出行的必需品,但是居然出現了“越來越窄”的情況,實在讓人匪夷所思。在“獨木橋”般的人行道上行走不止讓人心驚膽戰,更會讓人抱怨城市建設者對百姓和弱勢群體的忽視。“越來越窄”的人行道,著實“窄”了民心,更“倒”了民意。
筆者以為,公共交通設施建設本就應以便民利民為前提,被擠占掉的人行空間實質上暴露出的是市政部門對群眾生命安全的忽視,及公共交通建設規劃的不合理。一方面,希望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不要試圖再以“迫不得已”、“事出無奈”為托詞,搪塞問題、規避責任,而是能夠真正從思想上正視問題的嚴重性,并積極行動起來,“亡羊補牢”,還行人一個正常、合理的人行道。同時,相關監管部門要加強對市政道路建設的監管,加大對“一把手”的問責,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將道路建設等一系列城市的基礎建設納入到法律法規的規范下。從而從跟不上杜絕類似“最窄人行道”這樣的“寒心”工程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