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連綿秋雨下個不停,藍田華胥鎮旦村五組,村民譚師傅在查看被雨水浸泡的田地時,無意間發現坡上面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項目工程中,最南的一排剛剛主體完工的新樓出現了嚴重的傾斜,墻上有多處很寬的裂縫。變形扭曲的墻體,嚴重下沉的地基,這些成了藍田縣華胥鎮旦村村民們的心病,“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項目還未交房就成危房,這樣的房子,誰敢住啊?”(9月22日《華商報》)
俗話說:“萬丈高樓,重在根基。”地基要是不牢,就容易出現路坍塌、樓脆脆。倘若,地基是空心的,那后果更可想而知。遺憾的是,總投資0.97億元的旦村新型農村社區項目,就是一個建在空心地基上的新民居。在連綿秋雨的“檢驗”下,終于露出空心的真容。其結果更是顛覆性的——新民居一棟樓整體出現了傾斜和下沉,而樓前的路面出現多處開裂和下沉。
“房子蓋成了這樣子,怎么住進去啊?”面對群眾的詰問,有關部門當然可以用個例敷衍。但安居工程不讓人安心的現狀,卻并不給相關部門長臉。2009年12月,廣東惠州殼牌項目安置房,被爆房頂漏水,獨體房地基下陷;2013年5月,河北省黃驊市羊三村省級新民居示范項目,被爆因質量問題已閑置近2年;2014年3月,河南省首個村民高層安置房,被爆許多房間的夾板門太薄,被村民戲稱“紙板門”。
在多地新民居接連“生病”的大背景下,任何解釋都等于在掩飾。就本案而言,有關部門與其用檢測結果待定,拖延時間,不如盡快澄清兩件事。一是項目未批先建,誰給的批條?據報道項目所在地為滑坡地帶,且沒有按照要求做好護坡和防洪硬化,可居然能無證上路,誰批準的呢?二是損失由誰買單?樓塌了,但公帑不能白飛,必須有人承擔責任。
當前,部分地區新農村建設正如火如荼開展。然而,無須諱言,部分群眾對這一惠民工程,仍持觀望態度。“空心”安居房的出現,絕對不是好聲音,它無形中透支了政府的信譽。“空心”的安居房,怎能讓民心安家?目前,雖不能說,地基成空殼背后,必然有權力的坍塌。但即使是思想麻痹、作風懸浮,也該有人承擔責任!因此,有關部門必須盡快找出責任人,給公眾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