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周《河南商報》報道鄭州西三環半年塌方13次之后,昨天央視又重新聚焦鄭州三環路塌方事件,截至目前,這條路已經塌方15次,然而問責啟動20天無結果,面對“塌塌不休”的環城路,鄭州有關部門該何去何從,值得廣大網友和市民們期待。(9月24日 中國廣播網)
一周前還是13次,轉眼一周過去了,變成了15次,并且相關“神預測”也一并出爐,預言一定還會接著塌,并且大有愈塌愈烈之勢。面對“塌塌”不休的西三環,最窩火的應該是來往于這條路上的市民了,盡管政府部門做出了承諾,也付諸了行動,但是面對接二連三的塌陷,誰也不會平心靜氣。也許承諾和行動在安撫民心上都不重要,最重要的還是結果。
筆者在這里不禁想要提醒一下有關部門,如果這么“塌塌不休”下去,塌掉的可能不僅僅是路面,還有民心了。面對這樣讓人棘手的“豆腐腦”工程,20天追責無果,“坐以待斃”查不出原因。是不是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為民意識是否出現問題了。
道路這種基建工程的質量直接關系著百姓福祉,“事后諸葛亮”當得再好也不如事前把關嚴格更讓群眾滿意。雖然在第十三次塌方之后,政府部門高度重視,政府負責人拍桌子指責有關單位,但是事已至此,環城道路的千瘡百孔已是抹不去的傷疤。重要的是這個傷疤會成為政府公信力上抹不去的陰影,被過往的群眾看到就會想起,其危害是長久的。所以面對瘡痍滿面的道路,我們不禁想問,前期施工監管單位和驗收單位都干什么去了,如果真能把工程質量和群眾利益放在心中,這種事可能就不會發生了,說到底還是為民意識太脆弱。
在拖沓和無力的應對過程中,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警惕,那就是重過程輕結果,重承諾輕實踐的處理方式,這其中也暴露出當地政府和官員的為民服務意識有所欠缺。可以看到,在這個過程中當地群眾給與了最大的寬容,“不少網友表達對政府迅速反應的認可,也有不少市民稱,相信政府一定能給公眾一個解釋”,但是面對“塌塌不休”的公路,如果政府不能盡快解決,總是“行走在路上”,那這種善意的寬容和理解也會化作民憤。在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上,結果是最重要的,我們不能說承諾了和行動了就足夠了,更重要的是要讓群眾看到切切實實的利益和結果。
如果為民服務的意識沒有在頭腦里生根發芽,那再多的制度約束也會淪為擺設,再多的承諾和行動也會化成泡影。要拯救隨著路面坍塌的民心,挽救千瘡百孔的政府公信,還是先洗洗腦,等到把為民服務真正放在心里了,刻在腦子中了,再行動起來也不遲!15次塌陷之后,我們希望相關部門真能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徹底解決這個久拖不決的問題,別讓別讓“塌塌不休”的環城路傷了民心,壞掉的路還有的補,民心難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