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0-19 22:24:20
來源:荊楚網 作者:姬玉
北京市公交票價調整兩套聽證方案對外公布,并于28日舉行聽證會。軌道交通改革有兩種待選方案,均不再采用單一票制,而以公里為單位實行計程票制。(10月14日人民網)
地鐵漲價方案算是塵埃落定,這一“羞答答”的“兒媳”終于見到了“公婆”,但人們還是不愿相信,作為財政支持的公共交通運輸業怎么就維持不下去,非要玩起漲價這種手法,何況其期待分流的愿景也是差強人意。
作為國內地鐵和公交票價最為低廉的北京,政府財政的確承擔著巨大的壓力。而且,隨著外來人口的大量積增,便捷而又便宜、舒適而又干凈的地鐵自然得到大批市民的青睞,于是,工作日高峰、周末高峰、景點高峰,峰峰必擠,你的煎餅、他的豆漿,你一句、他一言,鋒鋒相對,由此帶來安全隱患、清理養護,甚至是乘車文明都讓人應接不暇。各項費用的增加,不得不采用市場經濟理論,即價格調節機制。
筆者認同漲價這一市場經濟的調解方式,但對此“能分擔人流量”的說法卻不敢茍同。因為票價的浮動不會太大,即便是漲,也不過月均支出百元的事,較之于公交,這筆“買賣”還是很劃算的。或許你能忍受無空調、嗓音大、時猛時停的“惡劣”環境,但不會接受“晚十分是準點、半小時是常事、一小時也無妨”的時間差額,因為對于現代人來說,時間就是金錢,不能因為幾塊錢的漲幅而輸給這“該死”的交通時間。所以說,地鐵是剛性需求,也是理性消費。
要徹底化堵為疏,解決分流,還是要老老實實地改革公共交通的運營體系。一方面,以此價格調整為契機,改善公交乘車環境,提高公交運輸效率,積極地把短途和部分中途乘客引導到地面;另一方面,鼓勵發展多元化公交運營模式,創建“百家爭鳴”的良好競爭制度,既能保障不同人群的需求,又能主動約束交通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