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8-18 21:54:35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劉洪玉
房屋質量差、人均住房水平低、基礎設施配套不齊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隱患大、環境衛生臟亂差等,是棚戶區典型的人居環境特征。棚戶區改造在改善民生的同時,還具有完善城市功能,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綜合效益。
發達國家在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過程中,因為城市住房供給難以滿足人口快速增長的需要,也曾形成過大量的棚戶區。以緩解城市社會危機、促進社會和諧、改善居住質量、改變城市面貌、優化土地利用、增加住房供應等為目標的棚戶區改造,曾經是發達國家住房政策的重要內容。比如,美國在1934年和1937年先后成立了聯邦住房管理局和聯邦內務部住房署與地方住房管理局,在1941年推出了“胡佛村”清拆計劃,此后進一步為棚戶區改造項目提供聯邦融資支持。新加坡和香港地區的公共住房,事實上也是起源于棚戶區清拆和住戶安置。
近年,我國棚戶區改造在穩增長、促就業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在當前經濟增長放緩、商品住房價格過高、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給不足、城鎮化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的大背景下,通過實施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可以取得一舉多得的效果。